大家都知道,人体之所以能够站立行走、完成各种各样的活动,是因为在体内有坚硬的骨骼支撑。
但是,骨骼并非是无坚不摧,人越是随着年龄增长,越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骨关节问题,比如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就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疾患之一。
腰椎间盘突出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它并不是一种老年病。就目前临床掌握的资料来看,人一生中在20岁左右就可以出现腰痛症状,在20岁以内出现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占据了全部患者的6%左右。
而腰椎间盘突出的高发年龄,就是30~40岁左右。也就是说,它以青壮年最为多见,且男性的病发率高于女性。
通常,腰椎间盘突出症以腰4~5、腰5~骶1等区域发病率最高,占据了近95%左右。而多个椎间隙同时发病的患者,仅仅只是在5~22%左右。在病发之后,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治疗方案,比如药物治疗就是常见的一种。
那么问题来了,腰间盘突出除了可以用药物治疗外,是不是还需要进行康复锻炼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大家首先要对腰椎有基本了解。要知道,人体有五个腰椎,而每个椎体之间的连接部位,就是椎间盘,它是由纤维环、髓核等两个部分组成的。
纤维环作为外部的组织,它紧紧包围着内部的髓核,而髓核则是由含水分极多的弹性蛋白组成的。腰椎部位分布的神经组织,就在椎间盘后方的椎管内。
通常情况下,椎间盘本身并没有动静脉和毛细血管分布,所以想要维持组织活性,椎间盘必须要从附近的血管内来获取营养物质。而康复锻炼,能够有效促进血液循环、帮助血液流通加快,继而让椎间盘附近的血管得到更多的营养,促进椎间盘组织修复。
不但如此,康复运动还能改变椎间盘承受的压力、帮助髓核代谢和吸收营养物质。而且,在康复锻炼时,还能加强腰椎附近肌肉力量、帮助人体促进椎间盘生长因子的产生,这可以加速椎间盘的修复速度。由此可见,康复锻炼对患者病情恢复的确是有帮助的。
但是,并非每个患者都能立刻开始康复锻炼,因为它对腰椎间盘突出来说,仅仅只是起到了缓解效果,并不能根治疾病。而且,在临床看来,康复运动仅仅只适合症状较为轻微的患者,又或者是通过药物、手术治疗后病情较为稳定的患者。如果是重症患者、发病较急的患者,进行锻炼不仅没有任何益处,甚至是还可能会加重病情发展。
就目前临床掌握的资料来看,康复运动的方式有很多,最为常见的就是以下三类:
1、平板支撑
患者采用俯卧的姿势,双臂弯曲并用肘部做身体支撑,然后双腿张开与肩部齐平,保持这样的姿势坚持30秒到一分钟作用,每天进行5-8组锻炼。这能起到稳定腰椎、缓解疼痛的效果;
2、曲腿仰卧起坐
患者仰卧在床上或瑜伽垫上,然后保持双腿弯曲的姿势,双脚平踩在平面上,上半身保持平躺,接着在缓慢起身,向着膝盖的方向靠拢。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身体不能抬的太高,以免增加腰椎的负担;
3、抱膝触胸
这种锻炼也需要患者保持仰卧位、膝盖弯曲并双手抱膝。然后患者用手努力向着胸部靠拢,同时头部也要向着胸部靠拢并缓缓方向,如此重复5-10组即可。
最后还要提醒大家,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的康复运动有很多,不同的运动所适合的患者也都不同,这主要与患者的年龄、病情有关。
因此,是否需要进行康复运动、如何运动,还需要听从医生建议和安排。如果运动后症状没有改善、疼痛感明显,及时就医进行相关咨询和检查也很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