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健身知识 >

训练弹跳力只需要这一招!你知道吗?


形态角度

人体形态是弹跳力的基础,有良好形态的人弹跳能力有较大的潜力。

1、小腿细长,腓肠肌线条清楚,活动距离大,踝关节小,踝腕细,跟腱两侧对称。踝关节活动范围,尤其是屈伸角度大,足弓高;

2、膝关节髌骨前突隆起大,胫骨粗隆高,大腿肌群变化比例小,臀部肌肉上提,骨盆底角小窄;

3、肌肉弹性好,紧张状态硬度大,放松状态软。坐高、身高指数小,肩宽腰围适中,背肌发达,脂肪少而分布均匀。髋、腰、膝、踝关节活动范围大。

生理角度

全身有数百块肌肉参与躯体的随意运动,而每块肌肉都挥发这不同的作用,肌肉力量是弹跳力的关键主导因素。

肌肉力量的提高是以神经中枢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充分协调为前提,而建立起来的各种用力动作的条件反射结果。从解剖学角度看,影响肌肉力量发挥的因素包括肌肉的生理横断面、初长度、肌纤维类型等等。

其中决定肌肉力量大小最重要的就是肌肉的生理横断面。肌肉的绝对肌力取决于该肌肉的生理横断面积。肌肉的生理横断面积愈大,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力就可能愈大,同样的,衍生而出弹跳力就越强。

除此以外,肌肉的初长度对肌力大小也起到关键性作用。这表现在,在一定范围内,肌肉的初长度增加或弹性拉长后,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张力和缩短程度就越大,肌力也就越大。

例如,预先拉长小腿三头肌(使足背屈到60°)时收缩力量能从3840牛顿增至5980牛顿。

生物力学角度

无论是哪一类弹跳能力,其最后的起跳方式基本相同,正确认识人体动力系统的特征对我们充分利用动力系统的规律进行科学训练提高弹跳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1、人体各主要环节弹跳高度的影响:

人体各环节对弹跳高度均有一定的影响,但各环节对弹跳高度的贡献率却有所不同。库莫(1978年)研究表明伸膝56%,摆膝10%,躯干10%,屈足22%,头部摆动2%。日本石井喜人(1981年)研究表明:下肢伸展75%,摆臀5%,伸腰20%。

2、主要环节角度对弹跳高度的影响:

日本筑波大学研究组对世界一流弹跳运动员的研究表明双脚助跑起跳时,虽然运动员的特点有所不同,但最有利于弹跳高度的环节、角度却基本相同。即躯干20°~30°,膝角100°~110°,踝脚80°~90°,一般男子偏低,女子偏高。

除此以外,起跳时间比率对弹跳高度也有影响,但和问题关系不大,这里就不展开赘述了。

提高弹跳力的方法

提高弹跳的锻炼方法很多,关键点还是提高下肢肌肉力量。这里小G老师给出最有效的训练方法——深蹲

动作要领:

两脚的距离与肩同宽或比肩略宽,脚尖略外八字,收腹挺胸,有控制的下蹲,蹲到髋关节低于膝盖的位置(大约是在大腿与地面平行处)。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下蹲时,重心放于足中,膝盖不要超过脚尖。双手抱头或者平放于身前。

通常出现的错误情况是:

1、两脚之间的距离太窄,平行放置脚掌。这样容易造成下蹲不够深或下蹲过程失去平衡。平行放置时容易造成“髋臼撞击”。

2、下蹲时,膝盖内扣。会导致韧带、半月板损伤,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臀中肌力量不足以及内收肌群过紧。

平时加强对臀中肌锻炼,或可以借助弹力训练,可以避免。

3、下蹲深度不够。这会直接导致深蹲训练不充分,对肌肉起不到应有的刺激作用,做白用功。很多人担心蹲太深,对膝盖不好。其实只要动作标准,重心后移放在足中(足弓最高点),有效降低膝盖压力。

4、下蹲时,腰椎没有挺直。这样容易造成下背部损伤,需要注意避免。

除了深蹲以外,跳绳、踮脚跳、蹲跳都可以帮助训练弹跳力,当然也不能忽视跑步为主的速度训练,和负重关节训练!

适合孩子的弹跳训练

正在发育成长的青少年和儿童的生理特点,决定了发展下肢力量练习时,一般要以动力性练习为主,尽量避免静力性练习,这样可使肌肉组织紧张、放松交替进行,改善肌肉内协调,从而达到实现增强下肢力量的目的。

除了自重深蹲练习外,可以利用单、双脚跳台阶(台阶高度视个人情况而定),难度成坡度增加,比如开始双脚跳,后期单脚,再对于速度有一定要求等。

也可以利用障碍跳、蛙跳等多种复合训练方式,以及性价比最高的——跳绳,刺激腿部肌肉生长发育,从而达到锻炼弹跳力的目的。

相关文章
  • 走路和跑步哪个更减肥?还有啥减肥最有效果呢?女性建议多了解

    现代女性,谁不爱美?但是谁也说不清,究竟什么样是美。古有杨贵妃的丰腴美,而现在却是在追求骨感美!可是生活水平的提高,丰富的营养摄入让很多女性朋友成功地进入了千年前的丰腴美行列。于是又有很多女性朋友义无反顾走上了漫漫减肥路。常常听说,走路和跑步都是重要的减肥方式,有人喜欢跑步减肥,挥洒汗水。有人喜欢走

  • 快走 vs 慢跑,选择何种更能让你高效健身?

    近年来,快走和慢跑成为了很多人健身的首选,它们都是两种能够提高身体健康和减轻身体负担的有效运动方式。但对于初学者而言,快走和慢跑的差异可能并不是非常明显,那么在快走和慢跑之间应该如何选择呢?接下来,我们将带你了解快走和慢跑之间的具体区别,帮助你做出最佳选择。一、身体负荷不同尽管快走和慢跑都是有氧运动

  • 走路和跑步,哪个更延寿,对血管更好?答案令人意外#转发

    。走路和跑步的基本原理走路和跑步可以说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两种有氧运动方式了,是我们从幼年就掌握的基本运动技能。但你是否曾想过,这两种运动方式在科学上有何异同?走路是一种低冲击的有氧运动,它让我们的双脚轮流接触地面,支撑身体前行。在步行时,我们的动作相对平缓,每一步都伴随着身体的重心转移,但双脚始终交替

  • 快走还是慢跑?如何选择看这里→

    人体在处于行走模式时,身体的重量至少有一条腿在支撑,这时提供支撑力的是人体的骨骼。而跑的时候则存在肌肉爆发用力,使身体处于瞬间腾空无支撑的状态;当人体腾空后,支撑腿落地时,肌肉再次作用,对人体进行缓冲保护。发力部位:走路时,主要是下肢和腰、胯部的肌肉在用力。跑步由于存在瞬间腾空过程,因此需要全身多部

  • 步行与跑步:哪个对我的健康更好?

      步行和跑步都是很好的有氧运动形式——它们都对健康有很大的好处。定期步行或跑步可以增强您的骨骼、心脏和肺部,并帮助您保持健康的体重。但它们之间存在一些差异。所以你可能想知道:步行和跑步对你来说更好吗?    最终,这实际上取决于您的健康目标以及您更喜欢哪种活动。继续阅读以了解每项活动的健康益处,以

  • 步入健康:散步还是跑步?你选择哪个?

    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问题。散步和跑步作为两种简单却有效的锻炼方式,备受关注。那么,散步和跑步,哪一个更有利于健康呢?1. 散步:轻松愉悦,步入健康之门散步,是一种低强度的有氧运动,魅力不言而喻。它不需要特别的场地或装备,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散步能够轻松地提升心肺功能,加强肌肉,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