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患者问,听说乳腺癌手术后要尽早活动上肢,刚动完手术,不是应该多休息吗?太早活动,伤口缝线会不会绷开?收到这个提问,我决定作答。
首先,请患者放心,不会出现让患者担心的这种情况。因为手术后上肢的活动是讲究科学、循序渐进的,不会影响到伤口的愈合。

01
为何要早期进行活动?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特别是进行了腋窝淋巴结清扫的手术,创伤比较大,不仅是对乳房外形局部的破坏,而且会影响患侧肩关节的活动功能。
手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有利于恢复患侧上肢的功能,避免上肢淋巴水肿,避免发生血栓,避免肩部活动障碍,有利于恢复患者的生活信心,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如果太迟锻炼,在瘢痕组织处于较稳定状态后,即使再进行锻炼,其效果也不理想。
总的锻炼原则是:尽早进行功能锻炼,锻炼时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02
如何科学锻炼?
乳腺癌术后功能锻炼,主要是针对患侧上肢手指、手腕、肘部、肩部关节进行的。需要根据手术后不同时段以及伤口愈合情况进行不同关节的锻炼。
1.术后第1-3天,在卧床期,就可以开始锻炼。先从手指关节开始,做握拳松拳动作,慢慢进行转腕的运动,再到肘关节屈伸运动。
2.术后第4-7天,拆了负压引流管后,能够下床活动了。可以练习患侧手掌摸对侧的肩和同侧的耳廓动作。
3.术后第7-14天,逐渐开始肩关节的活动。可以用健侧的手托住患侧向上抬举运动,直到超过头部,也可以进行梳头练习,再到爬墙练习。
4. 手术第14天后,鼓励患者进行患肢触摸头顶、对侧耳部动作。如果顺利的话,可以练习肩关节各个方向的运动,进行画圈、旋转等动作,一直到正常的肩关节功能恢复。

03
功能锻炼的具体方法
一、 爬墙法:锻炼肩关节的上举功能。
双脚分开,面对墙站直,将双手于肩膀水平伸出放在墙上向上爬,然后重复,直至疲倦了停止,最后标记下所能爬到的最高高度。每日练习3~4次,力争每次练习都能较上次有所提高。
二、上肢旋转法:
将健康的胳膊放在椅子的靠背上,把额头置于胳膊上,把患侧上肢自然下垂,前后左右摆动或画圆圈。当感到胳膊松弛下来时,可增加摆动幅度或画圈的半径,直到胳膊松弛下来为止。
三、系乳罩法:锻炼肩关节的后缩功能。
双上肢平伸,然后曲肘关节将双手放置于后背系乳罩水平。
四、上肢移动法:
平躺在床板上,用垫子或枕头放在头肩部,双手握在一起,肘部伸直,抬上肢靠近头部,缓缓放下,重复做。
五、肩部旋转法:锻炼肩关节的上提和下降
当坐姿时,将手放在大腿上,耸起肩膀,靠近自己的耳朵,然后向后向下旋转肩部,同时做深呼吸。向前向后重复做相同的次数。

04
哪种情况下不宜过早运动?
虽然早期活动有利于上肢功能的恢复,但在下列情况下,必须延迟活动肩关节。
1. 皮瓣未与胸壁充分贴合,皮下积液。
2. 伤口愈合不良,近腋窝区有较大面积坏死,或近腋窝区进行了植皮。
3. 腋窝淋巴结清扫范围过大和皮瓣转移的患者。
4. 术后第3天,腋窝的引流液较多,24小时超过60ml者。

肩关节是人体活动范围最大、最灵活的关节,当我们日常进行伸手、拍手、举手的时候,都需要肩关节的帮助才能完成,人们日常活动离不开肩关节的参与,“肩负重任”。因此,指导患者手术后早期、正确进行上肢关节功能锻炼,就成为医生应尽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