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健身知识 >

3个力量训练方法 ,提升增肌效率,保持冻龄状态

健身不仅是为了减掉身上的赘肉,更是为了增肌,提升肌肉维度,才能雕刻出出色的身材线条。无论男生还是女生,都应该重视力量训练,而不是单纯地进行有氧运动。

长期坚持力量训练,可以预防肌肉流失,提升基础代谢值,避免身材发胖,有效抑制脂肪的堆积,提升燃脂塑形效率。

长期坚持力量训练,可以帮女生打造饱满的翘臀、清晰的马甲线、性感的大长腿,帮男士打造麒麟臂、倒三角、腹肌身材,这样的人魅力指数会飙升。

长期坚持力量训练,力量水平会提升,自身活力值也会变得旺盛,肌肉可以支撑起皮肤,减缓皮肤松弛问题,有助于保持紧致的皮肤状态,看起来更加冻龄。

长期坚持力量训练,可以提升骨质密度,激活身体肌群,改善腰酸背痛、肌肉劳损等亚健康疾病,提升健康指数。

怎么科学锻炼身体肌群,高效率增肌呢?增肌要通过力量训练,力量训练的时候要讲究这几个原则:

原则1、学习动作标准,选择适合自己的负重水平

刚开始力量训练的时候不要追求大负重,否则很容易健身变伤身。我们需要从低负重的训练开始,注意学习动作标准,感受目标肌群的正确发力。

随着肌肉力量的提升,身体开始熟悉动作轨迹了,再提升负重水平,给肌肉更大的刺激,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增肌效率,降低肌肉拉伤几率,更快提升肌肉维度。

原则2、劳逸结合,不要过度训练

力量训练跟有氧运动不同,进行力量训练的时候,我们要劳逸结合,不能每天锻炼同一肌群,否则肌肉会处于撕裂状态,无法修复得更加粗壮起来,增肌效率反而会下降。

力量训练的时候,不同的健身动作锻炼的目标肌群是不同的,身体可以分为臀部、大腿、小腿、胸、背、肩部、腹肌、手臂等肌群。

我们要合理分配肌群训练,不要每天锻炼同一个肌群。每次充分锻炼某一肌群后,我们要休息2-3天时间,给目标肌群充足的时间进行修复跟生长。

原则3、补充优质蛋白质

肌肉的生长需要营养的补充,否则肌肉无法生长得粗壮、饱满起来。想要肌肉有所增长,我们一定要补充蛋白质食物,给肌肉提供氨基酸原料,有助于肌肉的合成。

蛋白质要选择瘦肉、鸡胸肉、鱼肉、基围虾、水煮蛋、奶制品、牛奶等优质蛋白食物,同时保持低油盐烹饪,这样可以保证营养不流失,提升控制卡路里水平,避免增肌的同时脂肪有所堆积。

相关文章
  • 生命在于运动,晚上跑步可以减肥吗

    生命在于运动,这是一个被广泛认可的健康理念。关于晚上跑步是否可以减肥,答案是肯定的,但效果会因人而异,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首先,跑步作为一种有氧运动,能够帮助身体燃烧卡路里,从而有助于减少体重。有研究表明,在适当的强度和时间下,跑步可以消耗大量的卡路里。比如,一个体重 60 公斤的人,以每小时 8

  • 切记!跑后这些错误行为千万别做

    有跑步习惯的跑友都知道,跑完要做冷身,包括先走个几分钟,让心率降下来,然后做拉伸放松。如果您对自己要求更严格,或者有更多的时间,可以滚泡沫轴放松。要知道,有时候跑后的拉伸、泡沫轴放松要比跑步本身更重要。除了尽快让身体恢复之外,还能增加身体柔韧性,而这点非常重要,对于预防伤病和提高跑步成绩都至关重要。

  • 为什么无论男女,都要多做深蹲?5个好处找上你

    深蹲这个动作,所能收获的好处,是不是被你低估了?无论男女,都要多做深蹲。年纪越大,越要多做深蹲训练。别小看这一个自重动作,在家多做深蹲训练,可以让你收获多个益处。坚持深蹲的意义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首先,深蹲可以增强下肢力量。在日常生活中,下肢力量的强大能够让男人在行走、跑步、爬楼梯等活动中更加

  • 3种运动让你越练越胖?怎样锻炼才能减肥最快

    现在不少人都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来锻炼身体或减肥瘦身。不过需要提醒的是,运动塑身是个极有效的方法,如果方法不得当可是会适得其反的!让你越练越胖的三种运动1、大运动量的运动如果运动量过大,人体所需的氧气、营养物质以及代谢产物也就相应增加,这时就要靠心脏增加输出血量来运输。运动量大时,心脏输出血量不能满

  • 为什么健身教练都不推荐跑步?

    在健身的热潮中,跑步作为最基础、最普及的运动方式之一,一直以来都备受推崇。然而,你是否曾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健身房里,那些看似无所不知的健身教练,却往往对跑步持保留态度,甚至有的会直接建议会员减少或避免这项运动。这不禁让人疑惑:为什么健身教练都不推荐跑步?体重与关节压力跑步是不少人选择的一种有氧

  • 晨练好还是晚练好?最新研究:这个时间运动才是“最优解”!

    最新研究显示,糖友下午运动,有助控糖!近日一项研究表明,下午运动更有助于改善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研究者发现,下午进行中等到高强度运动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下降幅度最大,尤其在接受强化生活方式干预的第一年。此外,还有研究者发现,下午运动者也更有可能减少降糖药物的用药剂量。中国医科大学附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