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健身知识 >

提升爆发力的训练方就是复合式训练

复合式训练是指先进行大负荷的动态训练,随后再进行与该训练具有相同力学特征的增强式训练的方法,而两种训练采用的负荷,前者要比后者大的多的多。最近有研究发现这种大负荷的动态训练(深蹲,连续跳跃以及落地跳) 形式可以在两方面使身体获得相应的提高,即力量产生速率以及在竖直或水平方向上的跳跃能力。为什么他会有这样的效果,实际上是因为这种训练方法利用了训练后增强现象(PAP),而这种现象指的是在经过大负荷抗阻力训练后, 你可以马上在骨骼肌中发现神经肌肉功能的提高。而这种短时间的提高可以使相应肌肉的力量产生速率出现增强,而如果你在 PAP 下执行力量与爆发力训练, 你的肌肉力量与爆发力会因为 PAP的存在而进步更快。

我们认为这种因为大负荷抗阻训练而出现短暂提高的现象 是因为以下两个原因,首先,大负荷训练会募集更多肌纤维以及肌球蛋白磷酸化的现象使肌球蛋白与肌动蛋白对由肌浆网释放的 Ca2+ 变得更加敏感。这个现象增加了肌球蛋白与肌动蛋白的结合率,从而使肌肉收缩的速度变快了。其次,运神经元兴奋性地增加提高了肌肉状态。

复合组内间歇

影响复合式训练的一个很大的相关因素为复合组内的休息时间(即大负荷 训练与增强式训练之间的休息间歇),首先大负荷训练会引起疲劳,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就像前文说的同时也会产生PAP,那如何平衡二者以影响接下来的训练则是作为教练需要考虑的,你可以很快就明白如果 PAP 强于疲劳,接 下来的训练表现会提高,但是如果出现相反的情况呢?作为教练你需要对 PAP 与疲劳之间的关系了然于心(上图)。

也是因为这些原因,所以我们才有必要去研究 PAP 与疲劳效应之间的关系, 以适合这个训练方式的最佳休息时间。而可惜的是这部分的研究内容并不多。而为了将这种训练很好地加入到训练周期中,我们建议可以使用 3 至 4 分钟的休息时间「本文最早发布在2017年的FVM 1.0上,实际上,后续的研究指出,这一休息时间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3至12分钟似乎都在研究中体现出对后续训练的增强效应」,但是这仅是理论上的建议,并未经过任何实际的验证。

训练状态与力量水平

其他影响复合式训练中 PAP 使用的因素包括个体的训练状态,抗阻力训练 的经验以及力量水平。为了使我们上述所使用的 3 至 4 分钟的休息时间相对安全,我们建议你将复合训练方法应用在那些 1RM 力量大的人群中(抗阻力训练 经验在两年以上)。因为我们发现力量强的个体的 PAP 效应比力量弱的个体更容易出现,这有可能是因为经过长时间的训练,这些人群对大重量的疲劳抗性要优于力量弱的人群,使得他们恢复的时间更短,因此在复合性训练中可以取得更优秀的训练表现。并且强壮的个体会有更大比例的Ⅱ型肌纤维,因此在面对大负荷训练时,他们可能会募集更多的肌纤维,出现更多的肌球蛋白磷酸化的现象,这两者在前文已经提到会增强 PAP 效应。

而力量一般的个体就不能使用这些训练了吗?并不是,力量一般的训练者可以用增强式训练来替代原本计划中出现的抗阻力训练,但是你不要以为这样 子的方式就会减少 PAP 效应,恰恰相反。有实验曾以排球运动员为受试者直接对比了传统抗阻力训练与增强式训练对于 PAP 的影响,发现后者可以引起更大的 PAP 效应。另外,使用增强式训练还可以减少训练引起的疲劳感,所以对于力量一般的个体来说,使用增强式训练的复合训练方式自然是更适合的。

PAP 的慢性适应

仅有部分的研究针对这个课题,这其中大部分的研究都显示在经过一个周期的复合式训练之后,运动员的下肢爆发力(纵跳高度)均有所提高。这也就是说,将复合训练作为增长爆发力的工具是可行的。但是这其中可能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如何利用复合训练组之间的这段时间(复合组内:3-4 分钟,复合组外:5 分钟,这是一个非常可观的时间),我们推荐的做法是在这段时间中穿插一些灵活性或稳定性训练,当然这些训练与复合式训练的目标区域最好不要有重叠。

使用 PAP 的指南

1.训练人群:抗阻力训练经验在 2 年以上,且训练水平一般或训练水平高的人 群。

2.有效的间歇时间:组内 3-4 分钟 组间 5 分钟

3.将灵活性与稳定性训练穿插到复合组休息室之中。

相关文章
  • 走路和跑步哪个更减肥?还有啥减肥最有效果呢?女性建议多了解

    现代女性,谁不爱美?但是谁也说不清,究竟什么样是美。古有杨贵妃的丰腴美,而现在却是在追求骨感美!可是生活水平的提高,丰富的营养摄入让很多女性朋友成功地进入了千年前的丰腴美行列。于是又有很多女性朋友义无反顾走上了漫漫减肥路。常常听说,走路和跑步都是重要的减肥方式,有人喜欢跑步减肥,挥洒汗水。有人喜欢走

  • 快走 vs 慢跑,选择何种更能让你高效健身?

    近年来,快走和慢跑成为了很多人健身的首选,它们都是两种能够提高身体健康和减轻身体负担的有效运动方式。但对于初学者而言,快走和慢跑的差异可能并不是非常明显,那么在快走和慢跑之间应该如何选择呢?接下来,我们将带你了解快走和慢跑之间的具体区别,帮助你做出最佳选择。一、身体负荷不同尽管快走和慢跑都是有氧运动

  • 走路和跑步,哪个更延寿,对血管更好?答案令人意外#转发

    。走路和跑步的基本原理走路和跑步可以说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两种有氧运动方式了,是我们从幼年就掌握的基本运动技能。但你是否曾想过,这两种运动方式在科学上有何异同?走路是一种低冲击的有氧运动,它让我们的双脚轮流接触地面,支撑身体前行。在步行时,我们的动作相对平缓,每一步都伴随着身体的重心转移,但双脚始终交替

  • 快走还是慢跑?如何选择看这里→

    人体在处于行走模式时,身体的重量至少有一条腿在支撑,这时提供支撑力的是人体的骨骼。而跑的时候则存在肌肉爆发用力,使身体处于瞬间腾空无支撑的状态;当人体腾空后,支撑腿落地时,肌肉再次作用,对人体进行缓冲保护。发力部位:走路时,主要是下肢和腰、胯部的肌肉在用力。跑步由于存在瞬间腾空过程,因此需要全身多部

  • 步行与跑步:哪个对我的健康更好?

      步行和跑步都是很好的有氧运动形式——它们都对健康有很大的好处。定期步行或跑步可以增强您的骨骼、心脏和肺部,并帮助您保持健康的体重。但它们之间存在一些差异。所以你可能想知道:步行和跑步对你来说更好吗?    最终,这实际上取决于您的健康目标以及您更喜欢哪种活动。继续阅读以了解每项活动的健康益处,以

  • 步入健康:散步还是跑步?你选择哪个?

    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问题。散步和跑步作为两种简单却有效的锻炼方式,备受关注。那么,散步和跑步,哪一个更有利于健康呢?1. 散步:轻松愉悦,步入健康之门散步,是一种低强度的有氧运动,魅力不言而喻。它不需要特别的场地或装备,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散步能够轻松地提升心肺功能,加强肌肉,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