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做过前叉重建和半月手术的病人,术后长期制动活动量减少,就会导致下肢肌肉萎缩退化。很多病人也在积极练习,但是几个月了,肌肉还是萎缩状态,甚至引起新的代偿问题。患者也迟迟不能回归到自己喜欢的运动。那肌肉萎缩我们要怎么练?为什么我都练了1个月了也还是没有太大的变化?我们要每天练吗?


肌肉长期萎缩失活的危害
如果我们的肌肉长期萎缩无力,就无法对我们的膝盖形成良好的保护,缓冲,这样本来膝关节已经受损,术后又不能得到良好的保护,这样会进一步增加对于膝关节的磨损退变。很多病人即使做了手术术后效果依然不好,伴随一些疼痛不适,很大程度也与术后康复有关系。肌肉无力,膝关节为了增加稳定还会出现其它代偿姿势,从而引起代偿损伤。股内侧肌肉萎缩无力会导致髌骨外移,形成髌骨软骨软化。这些都是肌肉长期萎缩无力所导致的并发症。



肌肉萎缩应该如何练习?
动作本身不分好坏,每个动作都有它的意义和价值,只不过我们需要根据症状对症选择康复动作。早期刚做完手术的一两周,我们只能先用一些低强度的股四头肌抽动练习,直腿抬高练习来避免肌肉严重萎缩。随着时间修复,功能改善,选择的动作强度也可以增加,比如静蹲,半蹲练习等等。
为什么肌肉一直练不起来?
肌肉力量跟肌肉围度是两码事,早期我们选择的一些低强度的动作充其量只能延缓肌肉萎缩退化,谈不上什么围度,肌肉体积增加。早期先让肌肉有劲了,后期我们要想增加肌肉围度体积,需要采用高强度的离心练习,比如负重半蹲,跪姿后倒,坐姿负重伸膝等等。没有足够强度的刺激,我们的肌肉围度也就是肌肉体积是很难上来的。肌肉体积的增加符合超量恢复的原理,训练本身是一个破坏肌纤维的过程,再通过休息,营养让肌肉不断的增长,修复,超过原来的体积。所以,我们的训练要能有足够的刺激,并且在后期可以搭配一些高蛋白饮食,这样萎缩的肌肉才能更好的增长。

肌肉大概要练多久才能有效果呢?
首先我们的肌肉要想有围度上的变化至少需要4~6周的时间积累,在前四周的运动中,更多体现的是肌肉耐力的变化,也就是肌肉比之前有劲来,但是围度依然变化不大。因为早期的练习都是以低强度的练习为主,对于损伤的部位刺激不大,一般都是低负荷高次数练习,这种方式主要练习肌肉耐力。随着症状稳定,力量积累,我们慢慢可以采用高负荷,低次数练习,一般8~12次每组,这样更容易练习肌肉体积。而且早期的练习强度不大,可以每天练习。而后期的练习强度大,需要有足够的时间修复训练破坏的肌肉,所以都是隔天练习比较好。
练习强度的细节
如果是早期练习,采用的都是强度的动作,可以15~20次一组,进行3~4组,组间休息不超过一分钟。一天一次。如果是后期,大负荷少次数练习,一般8~13次一组,进行3~4组,组间休息30秒左右即可呢。一周练习3~4次。
常用动作推荐
1,股四头肌抽动练习
这个练习适合术后第一周内,可以在膝盖下方垫个毛巾卷,股四头肌发力,膝盖下压,保持5~10秒一次,进行10~15次一组,一天练习3~4组。


2,直腿抬高练习
这个练习适用于术后两周内使用,可以练习四个方向的直腿抬高,强化不同的肌肉。抬起来保持5~10秒一次,进行10~15次一组,练习3~4组。



3,静蹲练习
这个练习适用于术后3~4周。可以采用不同角度的静蹲刺激不同的肌纤维。每组保持到力竭算一组,进行3~4组。


4,半蹲练习
半蹲是一个整体功能练习,适合术后中后期使用,可以强化我们的腿部,臀部力量,也可以进行负重半蹲,8~12次一组,进行3~4组。组间休息不超过一分钟。

5,臀桥练习
是一个闭链功能练习,可以强化腿部臀部,腘绳肌力量。这个练习术后早中期都可以做。是很好的一个康复动作。可以练习15~20次一组,进行3~4组。组间休息不超过一分钟。

6,本体感觉练习
这个练习是一个激活练习,促进神经肌肉控制力,一般要在患者脱拐后慢慢开始练习。单脚站立1~2分钟一组,左右进行3~4组。可以通过改变接触平面调整训练难度。

膝关节术后的康复不同阶段方法原则都是不一样的,随着症状功能的变化也需要进行调整更改。整体康复都应该在不加重症状的情况下尽可能强化各项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