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减肥方法 >

长大后会变瘦吗 ?没想到儿童肥胖的影响会延续到成年

马上快要过年了,许多人都会带着孩子回到长辈家中团聚。老人看到许久未见的孙子孙女都开心得不得了,早早准备好了一大桌吃的,一边给孩子夹菜,一边念叨着:

“你看你都瘦了,多吃点!”

“吃的胖胖的,才有福气!”

这样的场景可能每个家庭都出现过,今天就来告诉大家,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肥胖?

儿童肥胖简单来说就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小儿体重超出正常范围。

比较简单的判断方法就是监测儿童体重,看体重增长的趋势,从出生开始我们就应该定期体检,测量孩子的身高、体重,监测生长发育情况,宝爸宝妈向医生学习如何使用生长曲线是了解孩子体格发育的关键一课。

评估孩子胖或者瘦时,对于2岁以下宝宝,我们可以在身高别体重曲线上标记来进行判断,按照WHO标准在98百分位以上才算是超重,一般实际应用中我们是按照第97百分位为标准。

作者供图

而对于2岁以上的儿童,肥胖诊断标准有两种:

  • 年龄的体质指数,也就是通常咱们所说的BMI,用体重(kg)/身长的平方(m2)来计算,若儿童的BMI在同性别、同年龄段参考值的P85-P95,则为超重,超过P95则为肥胖。
  • 用身高或者身长的体重判断肥胖,在同性别、同年龄段中,当身高(身长)的体重在P85-P97为超重,>P97为肥胖。

在老辈人的心目中,孩子要想身体硬实,最好的办法就是嘴壮,总是希望孩子能够吃的多、吃的好,总是觉得“小胖墩”更加健康和可爱。虽然宝爸宝妈没有把孩子养成小胖子的想法,但是还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在生长曲线上能遥遥领先。

总体来说,大家都有一个误区,那就是小时候胖点没有什么关系,长大后自然而然就瘦了!无论过去还是现在这些想法实在是太常见了!越来越多的数据显示,婴幼儿及儿童时期的超重及肥胖会延续到成人,抱着对孩子未来健康负责的态度,要关注孩子的体重。什么因素导致了儿童肥胖?

①遗传:父母肥胖是儿童发生肥胖的危险因素。研究已经证实多基因遗传在肥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增加了儿童肥胖的易感性。

②宫内营养:妈妈妊娠期时的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与儿童期及以后的肥胖发生风险关系重大,孩子出生后体重过低或过高都会增加以后肥胖的发生风险。

③儿童期不良的生活行为习惯:其中一点大家都知道,就是膳食因素,儿童每天饮食不均衡,摄入高能量食物和含糖的饮料会增加儿童额外的能量摄入,这些食物往往营养价值低,比如一些快餐、膨化食品等,如果孩子总是摄入这种低质量食物,肥胖率会大大增加。所以,建议家长要给孩子营造一个健康的饮食环境,适量食用含粗纤维多的食物。

另外一点是儿童的每天运动量不够,在如今的生活中,儿童暴露在电子设备中的时间以及课内、课外的学习时间延长,增加了静坐时间,运动消耗能量减少,孩子的不运动加上丰富的营养,超重或肥胖就随之而来。

儿童肥胖有哪些危害?

  • 心血管系统方面:可引起高血压、血脂紊乱、早期动脉硬化等;
  • 内分泌系统方面:可引起胰岛素抵抗,增加2型糖尿病的发生风险,还可能促进性成熟;
  • 呼吸系统方面:增加哮喘的发生率,导致呼吸睡眠障碍;
  • 消化系统方面:增加了脂肪肝、脂肪代谢紊乱的风险;
  • 心理行为和认知方面:如肥胖的孩子总是因担心被别人取笑和排斥,缺乏自信心,影响社交,从而出现一系列心理问题。这种情况要及时检查和治疗。如何预防儿童肥胖?

①妈妈在孕期应控制体重,听从医生建议,避免营养过多;

②孩子出生后鼓励母乳喂养,定期进行体检,保证孩子的正常生长发育,合理添加辅食;

③较大的孩子需加强饮食行为管理,规律进食,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期体检,及时发现问题。

什么情况需要就医?

请关注孩子的体重,尤其是BMI≥95 百分位数 ( 同年龄同性别,适用年龄≥2 岁)的孩子,定期带孩子体检,不论在任何时候,如果您比较焦虑,请及时咨询医生,让医生帮助您解除焦虑。

相关文章
  • 最具性价比的有氧运动:爬楼梯

    生命不息,运动不止。运动能够我们保持身心健康。但是如今随着生活工作的繁忙,我们大多数人都没有怎么运动过,空闲的时候也懒得去健身房,游泳馆,球场之类的地方去运动。长期以往,肥胖、心肺功能下降、身体机能下降等诸多问题随之发生。而爬楼梯就很好的解决没时间运动的问题,且是一项十分不错的运动爬楼梯:1.爬楼梯

  • 长期健身的人,12个变化会找上你

    长期健身的人,自身会有什么不同?12个变化会找上你:1,改善体型。健身最明显的一个好处是提升活动代谢,减掉身上多余脂肪,帮你塑造出色的身材线条。有氧运动可以促进体脂率下降,远离肥胖困扰,而力量训练可以提升肌肉维度,打造男生的腹肌、倒三角身材,女生的美背、马甲线、翘臀身材。 2,增强心肺功能。长期健身

  • 什么运动对心脏最健康?排名第一的是它→

    站着、坐着、睡觉、走路、爬楼梯、跑步……这些大概是不少人一天中的所有行为。那么,这些行为会对心脏健康产生什么影响?有研究还真就去探究了一下,结果发现:要想心脏健康,任何运动都行,哪怕是睡觉,都比久坐强。中等强度运动,对心脏最健康!《欧洲心脏杂志》刊发的一项研究,评估了一天 24 小时中,不同运动模式

  • 跑步、快走、爬楼梯,这仨咋就成了心脏最爱的运动?

    天天对着手机屏幕瞪眼睛,一坐就是大半天,这日子过得,连心脏都看不下去了。最近有研究出来说,咱们这些天天坐办公室的,想让心脏健康点,就得多动弹动弹。不过这动弹也有讲究,不是瞎折腾就行。研究说了,中等强度的运动最管用,像是跑步啊、快走啊、爬楼梯啊,这些都是心脏的最爱。听着是不是有点懵?别着急,咱慢慢道来

  • 爬楼梯比跑步还累?科学告诉你背后的秘密!

    你是不是经常感觉爬楼梯很累,一到三楼就气喘吁吁,心跳加速,腿也像灌了铅一样沉重?你可能会想,这是不是因为自己身体不好,或者缺乏锻炼?其实,爬楼梯容易疲劳是有科学原因的,和你的身体状况、楼梯的设计、空气的流动等因素都有关系。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吧。首先,我们要知道,爬楼梯是一种有氧运动,也就是说,它需

  • 长期坚持跑步,身体的这7个变化很明显,你值得拥有!

    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跑步成为了一项既简单又高效的锻炼方式。你是否曾好奇,那些日复一日坚持跑步的人,到底收获了什么?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这个秘密,告诉你长期坚持跑步后,身体会发生哪些令人惊喜的变化。这不仅仅是一场关于健康的变革,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一、心肺功能显著提升跑步,作为有氧运动的一种,最直接的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