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是一项绝佳的运动,它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心肺功能、燃烧脂肪,促进我们的健康。然而,过度长时间、高强度的跑步会带来负面影响,如伤病和疲劳。
越来越多的跑者正在重拾理性,重新认识慢跑,并开始慢跑。当脚步逐渐放缓,他们会感受到慢跑的无限好处:边跑边欣赏沿途的美景,感受大自然的美妙;边跑边思考人生,规划未来的目标;还可以与朋友一起慢跑,畅谈心情和经历。
慢跑可以促进多巴胺等神经递质的分泌,提高记忆力和学习能力。此外,慢跑还有助于保持年轻状态,让我们充满活力、容颜焕发。
那跑得慢一点就是慢跑吗?事实上,速度不是唯一标准!
1、尽管年龄相同,不同的人的慢跑速度仍有差异。
2、慢跑的衡量标准不应仅仅局限于速度,因为“慢”的定义并不是指绝对的速度,而是根据每个人的跑步能力而定。换言之,慢跑的“慢”是指这个人在自己能够承受的跑步速度范围内,处于比较慢的那一段配速。
3、慢跑中的“慢”实际上指的是运动强度的程度,而非速度快慢。
4、慢跑的最佳效果需要满足一些特定的条件,包括感觉轻松自如、呼吸均匀舒畅、心率不过高、跑步时间较长、并且可以边跑边聊天,但不能唱歌。
心率是最靠谱的衡量不同年龄段人慢跑标准的方法。一般成年人的适宜慢跑心率为最大心率的60%-75%。最大心率可以通过计算公式220-年龄得出。例如,一个45岁的人最大心率为175次/分,因此适宜慢跑心率应该在105-131次/分之间。需要注意的是,个体差异较大,具体应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调整。跑步爱好者可以适当加5次。
为了确保运动安全,在运动初期,建议运动者将心率控制在相应年龄段最大心率的60%左右。如果身体逐渐适应,且没有任何基础性疾病,可以逐步增加到最大心率的75%。
以下是各年龄段的最大心率和有氧心率参考表,可供参考。
这个表格提供的心率水平是专门为无心血管病史或低风险人群设计的。但对于有心血管病史或高风险人群,应在运动前接受专科医生的评估,并适当降低心率水平。
老年人或患有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人群,应该选择适宜的慢跑强度,确保身体能够承受并获得锻炼效果,强度不应超过最大心率的60%。
对于最大心率的计算,有些跑友可能会认为以220减去年龄的方式有些简单粗暴。虽然这种方法只是一个大致的参考,但对于业余跑者来说,它仍然是一个有用的辅助工具。
当然,还有许多公式可以用来测算不同年龄段的最大心率,这些公式本身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如果你感兴趣,可以尝试使用下面列出的公式进行测算。
以心率为标准是比较准确的,但需要专门的心率测试设备。如果嫌麻烦,也可以按照下面两种主观感觉来判断:
1、以呼吸为标准
慢跑时,要保持呼吸平稳,不要过于喘气或气急败坏。可以采用“说话测试法”,在跑步过程中与他人交谈,但不要过于费力。
2、以感觉为标准
慢跑应该是一种舒适、轻松的运动方式,如果感到疲惫不堪,那就不算是慢跑了。通常情况下,慢跑应该是一种让你感到愉悦的运动方式。
适宜的慢跑应当使得运动停止后,呼吸急促会在4分钟内明显减轻,心率也会在10分钟内恢复或接近正常水平(即日常水平)。
如果必须用速度来衡量慢跑的水平,可以参考下表。不考虑年龄因素,根据你在5公里、10公里或马拉松比赛中的成绩,确定慢跑的配速。
第2、3、4列分别标注了“恢复跑”、“轻松跑下限”和“轻松跑上限”,它们都代表着慢跑。对于一个全马成绩为3小时15分的人来说,慢跑的配速范围应该在5分15秒至6分01秒之间。
个人的慢跑标准因人而异,需考虑身体状况、跑步经验和目标等因素。不要过于强调速度,而是应该关注身体感受,始终保持舒适、轻松的状态,这样才能真正享受慢跑带来的健康和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