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铃是人们最早发明的进行阻力训练的器材之一------一根长的金属杆两头挂上某种形式的重物。最早的杠铃使用球体作为配重,通过它们可以让杠铃保持平衡,并且能够通过在球体中加入沙子或者铅弹来增加杠铃的重量。
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一位名叫阿瑟·琼斯的先生发明了一种对阻力训练产生革命性改变的器械。不幸的是,并非所有的革命性改变都能够有真正的贡献。琼斯运用了“变化阻力法则”---这个法则利用了四肢在整个动作幅度内的某一位置比其他位置更强的原理----设计出了锻炼不同肢体或者身体部位的机器:一个滑轮与连接重物的铁链组合在一起,在运动过程中给关节提供不同的阻力。这种机器被设计出来的目的是为了训练者能够按照一定的次序来锻炼,一组接着一组,不需要组间休息,因为进行连续联系的是不同的身体部位。这个机器的核心思想(从商业角度来讲)是,如果有足够的机器----每个机器分别锻炼我们的一个身体部位----然后将其全部集合起来组成一个机器组的话,那么我们身体的每个部位都能被锻炼到。这些机器做工十分精细,外观漂亮,很快就成了大多数健身房的标配,这就是价格昂贵的12站式诺德士牌健身器。
诺德士牌健身器之所以如此成功,是因为它的出现让健身房行业给大众提供了一种从未有过的体验。但是问题也随之而来,以机器为基础的训练并不像广告中描述的那样有效。完成一个流程的训练几乎不可能增加肌肉的含量。尝试着这样做的人会发现,努力训练了几个月而肌肉量并没有明显的增加。但当他们改用杠铃训练时,情况完全不同,在一个星期内,他们增长的肌肉量会比他们在机器上奋斗了几个月增长的还要多。
把不同的身体部位孤立起来,各自独立地进行训练是使用机器训练没有效果的根源所在。而杠铃训练之所以有效果的原因在于,训练者可以同时锻炼全身肌肉。杠铃和基于杠铃的主要练习远远优于其他的训练器材。正确实施的、全身动作幅度的杠铃练习,实际上是人类骨骼、肌肉系统在负重下的功能性表达。
在训练时杠铃还要求训练者进行所有必要的调整,以在重量移动的过程中保持控制。这个方面的重要性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对杠铃的控制、对训练者平衡和协调能力的需求,这些是杠铃训练所独有的,而在以机器为基础的训练中是完全见不到的。因为负重运动的每一个方面都要由训练者自己控制,这样每一个方面都会得到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