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健身知识 >

如何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孩子会做家务,自理和自控能力都不差,7个步骤培养做家务的习惯)

让孩子学做家务,看起来似乎和学习没有多大的关系,但学习中不可或缺的自理和自控能力,恰恰是最容易在家务劳动中养成的。

有专家总结出孩子做家务有这八大好处:

  • 1.帮孩子增强动手动脑的能力。
  • 2.帮孩子激发求知欲、探索欲和自信心。
  • 3.帮孩子提高学习能力,懂得举一反三。
  • 4.教孩子学会时间管理和统筹规划。
  • 5.教孩子懂得爱惜劳动成果、尊重他人。
  • 6.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的精神。
  • 7.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品质。
  • 8.增进亲子关系。

虽然让孩子做家务有这么多的好处,可实际上我们经常看到的场景却是这样:父母把读好书当成孩子的头等大事,因此,家中的家务活基本上是父母包办了,孩子动脑学习的机会倒是不少,但很少动手做家务。

在这种家庭教育环境中,孩子过度依赖于父母,自然就缺少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等。

01 孩子不会自理,最大的责任还是在父母身上

自理能力这个概念很简单,就是指人们在生活中照料自己、自行解决问题的行为能力,包括生活自理能力、学习自理能力等等。

我们有很多父母都会主动关注孩子诸如生活、学习、才艺等方面技能的训练,却常常忽视了孩子在吃饭、穿衣、个人卫生等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养成,颇有一种厚彼薄此的感觉。

当我们抱怨孩子缺乏生活自理能力时,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孩子不会自理的最大责任并不在他们身上,而是在父母身上。

有很多父母认为,孩子只要每天专注于学习就可以了,学习是头等大事,结果就是父母轻易不让孩子动手做家务,而是自己大包大揽了所有的家务事。

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确实能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学习上,但无形之中失去了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不会生活自理的孩子,在学习上也同样不会自理。以致有的孩子已经上小学了,却还不知道基本的生活自理。很显然,这样的孩子在自主学习能力方面也培养不起来。

在这种家庭氛围下成长的孩子,容易养成不愿意自己动手做事、高度依赖于父母的坏习惯。其直接后果就是孩子的生活能力被弱化、劳动意识淡薄、做事畏手畏脚、抗挫能力低。

02 常做家务可以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务劳动和孩子认知能力的发展、动手能力的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责任感的培养等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学习做家务是提升孩子自理能力的最直接的方式,也是培养自律能力的重要前提。

每个孩子都会有自我价值实现的追求,他们在完成扫地、抹桌子、洗碗、整理房间、折叠衣物等家务的每一次的过程中,就会体验到一种成功感,这种成功感能够使孩子变得越来越自信,

就以大家比较关注的学习来说,各种调查研究均显示,经常做家务的孩子,其成绩优秀的概率要超过不做家务的孩子。

因此,我们在生活中应当鼓励孩子多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比如洗碗、拖地、整理个人内务等,逐渐进入生活自理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相互促进提高的良性循环的状态。

03 培养孩子做家务习惯的七个步骤

现在我们还要解决第二个问题:如何让孩子养成做家务的好习惯。

我们可以根据以下七个步骤,来培养孩子做家务的好习惯。

第1步,信任孩子,学会放手。我们只要抓住了“信任”和“放手”这两个关键,培养孩子做家务的问题就几乎解决了一半。信任孩子做家务,才不会担心孩子做不好家务而患得患失;放手让孩子去做家务,才能给孩子创设学做家务的成长机会,否则孩子永远也没有机会去尝试。

第2步,给孩子选择的权利。我们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份所有孩子力所能及的家务清单,让孩子自由选择其中的几项家务。

第3步,把家务活“细化和趣味化”。其中的关键就是要让孩子知道该如何做家务,父母可以适当地给孩子做家务培训和示范。此外,我们还可以把家务活“趣味化”,创造有趣的方式让孩子轮换工作。

第4步,父母和孩子一起做家务。这一方面便于观察孩子做家务的情况,排除安全隐患方面的问题;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在这个过程中进行相应的引导,比如和孩子一起讨论和做家务有关联的知识点,教会孩子选择合适的工具,甚至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来引导孩子思考怎样改良工具等。

第5步,不影响到大人和孩子双方的正常作息安排。比如,我们要提前讨论和预估完成家务的时间,如果没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家务,就要一起寻找原因和改进办法。

第6步,鼓励孩子进行自我挑战。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和心智的健全,我们可以鼓励孩子做一些有一定难度和挑战性的家务,比如烹制几道菜、修理家里坏掉的小家电、组装较为复杂的玩具等等。这能进一步激发孩子的价值感和成就感。

第7步,召开家庭会议进行复盘。在家庭会议上,我们要先肯定孩子在做家务上的进步,然后再总结成功和失败的经验,促使孩子下次做得更好。

结语

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做家务和家庭教育一样,是循序渐进的,我们不能急功近利,而是要给孩子一个逐渐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的过程。

一个具备生活自理能力的孩子,将有更好的自控能力,无疑,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相关文章
  • 走路和跑步哪个更减肥?还有啥减肥最有效果呢?女性建议多了解

    现代女性,谁不爱美?但是谁也说不清,究竟什么样是美。古有杨贵妃的丰腴美,而现在却是在追求骨感美!可是生活水平的提高,丰富的营养摄入让很多女性朋友成功地进入了千年前的丰腴美行列。于是又有很多女性朋友义无反顾走上了漫漫减肥路。常常听说,走路和跑步都是重要的减肥方式,有人喜欢跑步减肥,挥洒汗水。有人喜欢走

  • 快走 vs 慢跑,选择何种更能让你高效健身?

    近年来,快走和慢跑成为了很多人健身的首选,它们都是两种能够提高身体健康和减轻身体负担的有效运动方式。但对于初学者而言,快走和慢跑的差异可能并不是非常明显,那么在快走和慢跑之间应该如何选择呢?接下来,我们将带你了解快走和慢跑之间的具体区别,帮助你做出最佳选择。一、身体负荷不同尽管快走和慢跑都是有氧运动

  • 走路和跑步,哪个更延寿,对血管更好?答案令人意外#转发

    。走路和跑步的基本原理走路和跑步可以说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两种有氧运动方式了,是我们从幼年就掌握的基本运动技能。但你是否曾想过,这两种运动方式在科学上有何异同?走路是一种低冲击的有氧运动,它让我们的双脚轮流接触地面,支撑身体前行。在步行时,我们的动作相对平缓,每一步都伴随着身体的重心转移,但双脚始终交替

  • 快走还是慢跑?如何选择看这里→

    人体在处于行走模式时,身体的重量至少有一条腿在支撑,这时提供支撑力的是人体的骨骼。而跑的时候则存在肌肉爆发用力,使身体处于瞬间腾空无支撑的状态;当人体腾空后,支撑腿落地时,肌肉再次作用,对人体进行缓冲保护。发力部位:走路时,主要是下肢和腰、胯部的肌肉在用力。跑步由于存在瞬间腾空过程,因此需要全身多部

  • 步行与跑步:哪个对我的健康更好?

      步行和跑步都是很好的有氧运动形式——它们都对健康有很大的好处。定期步行或跑步可以增强您的骨骼、心脏和肺部,并帮助您保持健康的体重。但它们之间存在一些差异。所以你可能想知道:步行和跑步对你来说更好吗?    最终,这实际上取决于您的健康目标以及您更喜欢哪种活动。继续阅读以了解每项活动的健康益处,以

  • 步入健康:散步还是跑步?你选择哪个?

    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问题。散步和跑步作为两种简单却有效的锻炼方式,备受关注。那么,散步和跑步,哪一个更有利于健康呢?1. 散步:轻松愉悦,步入健康之门散步,是一种低强度的有氧运动,魅力不言而喻。它不需要特别的场地或装备,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散步能够轻松地提升心肺功能,加强肌肉,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