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健身知识 >

如何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孩子会做家务,自理和自控能力都不差,7个步骤培养做家务的习惯)

让孩子学做家务,看起来似乎和学习没有多大的关系,但学习中不可或缺的自理和自控能力,恰恰是最容易在家务劳动中养成的。

有专家总结出孩子做家务有这八大好处:

  • 1.帮孩子增强动手动脑的能力。
  • 2.帮孩子激发求知欲、探索欲和自信心。
  • 3.帮孩子提高学习能力,懂得举一反三。
  • 4.教孩子学会时间管理和统筹规划。
  • 5.教孩子懂得爱惜劳动成果、尊重他人。
  • 6.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的精神。
  • 7.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品质。
  • 8.增进亲子关系。

虽然让孩子做家务有这么多的好处,可实际上我们经常看到的场景却是这样:父母把读好书当成孩子的头等大事,因此,家中的家务活基本上是父母包办了,孩子动脑学习的机会倒是不少,但很少动手做家务。

在这种家庭教育环境中,孩子过度依赖于父母,自然就缺少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等。

01 孩子不会自理,最大的责任还是在父母身上

自理能力这个概念很简单,就是指人们在生活中照料自己、自行解决问题的行为能力,包括生活自理能力、学习自理能力等等。

我们有很多父母都会主动关注孩子诸如生活、学习、才艺等方面技能的训练,却常常忽视了孩子在吃饭、穿衣、个人卫生等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养成,颇有一种厚彼薄此的感觉。

当我们抱怨孩子缺乏生活自理能力时,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孩子不会自理的最大责任并不在他们身上,而是在父母身上。

有很多父母认为,孩子只要每天专注于学习就可以了,学习是头等大事,结果就是父母轻易不让孩子动手做家务,而是自己大包大揽了所有的家务事。

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确实能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学习上,但无形之中失去了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不会生活自理的孩子,在学习上也同样不会自理。以致有的孩子已经上小学了,却还不知道基本的生活自理。很显然,这样的孩子在自主学习能力方面也培养不起来。

在这种家庭氛围下成长的孩子,容易养成不愿意自己动手做事、高度依赖于父母的坏习惯。其直接后果就是孩子的生活能力被弱化、劳动意识淡薄、做事畏手畏脚、抗挫能力低。

02 常做家务可以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务劳动和孩子认知能力的发展、动手能力的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责任感的培养等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学习做家务是提升孩子自理能力的最直接的方式,也是培养自律能力的重要前提。

每个孩子都会有自我价值实现的追求,他们在完成扫地、抹桌子、洗碗、整理房间、折叠衣物等家务的每一次的过程中,就会体验到一种成功感,这种成功感能够使孩子变得越来越自信,

就以大家比较关注的学习来说,各种调查研究均显示,经常做家务的孩子,其成绩优秀的概率要超过不做家务的孩子。

因此,我们在生活中应当鼓励孩子多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比如洗碗、拖地、整理个人内务等,逐渐进入生活自理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相互促进提高的良性循环的状态。

03 培养孩子做家务习惯的七个步骤

现在我们还要解决第二个问题:如何让孩子养成做家务的好习惯。

我们可以根据以下七个步骤,来培养孩子做家务的好习惯。

第1步,信任孩子,学会放手。我们只要抓住了“信任”和“放手”这两个关键,培养孩子做家务的问题就几乎解决了一半。信任孩子做家务,才不会担心孩子做不好家务而患得患失;放手让孩子去做家务,才能给孩子创设学做家务的成长机会,否则孩子永远也没有机会去尝试。

第2步,给孩子选择的权利。我们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份所有孩子力所能及的家务清单,让孩子自由选择其中的几项家务。

第3步,把家务活“细化和趣味化”。其中的关键就是要让孩子知道该如何做家务,父母可以适当地给孩子做家务培训和示范。此外,我们还可以把家务活“趣味化”,创造有趣的方式让孩子轮换工作。

第4步,父母和孩子一起做家务。这一方面便于观察孩子做家务的情况,排除安全隐患方面的问题;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在这个过程中进行相应的引导,比如和孩子一起讨论和做家务有关联的知识点,教会孩子选择合适的工具,甚至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来引导孩子思考怎样改良工具等。

第5步,不影响到大人和孩子双方的正常作息安排。比如,我们要提前讨论和预估完成家务的时间,如果没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家务,就要一起寻找原因和改进办法。

第6步,鼓励孩子进行自我挑战。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和心智的健全,我们可以鼓励孩子做一些有一定难度和挑战性的家务,比如烹制几道菜、修理家里坏掉的小家电、组装较为复杂的玩具等等。这能进一步激发孩子的价值感和成就感。

第7步,召开家庭会议进行复盘。在家庭会议上,我们要先肯定孩子在做家务上的进步,然后再总结成功和失败的经验,促使孩子下次做得更好。

结语

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做家务和家庭教育一样,是循序渐进的,我们不能急功近利,而是要给孩子一个逐渐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的过程。

一个具备生活自理能力的孩子,将有更好的自控能力,无疑,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相关文章
  • 走路慢和走路快的人,谁的身体更健康?研究发现:别跟步数较劲

    走路慢和快,哪一种对身体更健康?如今的生活常态是这样,不论是老年人还是年轻人,已经开始有养生常识,每天早晚都能见到很多人在公园里边快走、跑步、慢走等,这看似是一个好现象,全民健身运动啊。您是否想过,哪一种运动会更利于身体健康呢?可能大多数人会想,跑步和快走更利于身体健康,可以快速消耗身体热量,对体脂

  • 跑步和力量训练,该选哪一个?先设定目标再选择,别啥都想要

    跑步、器械锻炼,该选哪个?不妨换一个问题问一下自己:米饭和面条,该选哪个吃?我们不禁会笑起来:谁说吃了米饭,就不能吃面条,或者吃了面条就不能吃米饭了?对于锻炼项目的选择同样如此,并不是“只能选一样”。不过,在运动项目的选择上,仍旧可以遵循一些基本的思路。思路1:你的长期健身目标是什么?长期健身目标,

  • 早上跑步30分钟与晚上散步60分钟,哪个更健康?

    生命之舞:解读晨跑与晚步的健康密码生命在于运动,健康需要经营。都市生活节奏快,压力大,让越来越多人意识到运动的重要性。晨跑与晚步,这两种看似简单的运动方式,蕴含着截然不同的健康密码。生命的晨曦中,慢跑者的身影在城市的街道上移动。这30分钟的晨跑,不仅仅是对身体的锻炼,更是对一天生活的美好期待。运动释

  • 快走VS慢跑,哪一款才适合你?

    你如果将减肥或是锻炼身体的愿望告诉身边比较有运动经验的朋友,那么他们大多会为你推荐慢跑或是快走。久而久之,一个想法或许会在你的观念里根深蒂固,那就是:慢跑和快走并没有什么区别。如果你也是这么认为的,那问题可就大了。虽然相同速度下,走和跑的动力学指标存在相似性,但是无论从运动本身,还是运动的姿势、效果

  • 快步走路比跑步效果好?首先您得走对了

    这里说的快步走并不是一边看风景一边聊天的闲庭信步,而是存在一定强度的走路方式,更接近于一种训练。当我们的身体活动达到一定强度、代谢当量达到3至6时,就可对健康产生真正的积极效果。然而,我们怎样才知道自己的代谢当量是3、6还是8呢?方法很简单,如果我们在锻炼的同时能够保持与同伴正常说话,这时的代谢当量

  • 锻炼应该选择“跑”还是“走”?

    随着现代人生活品质的提高,对健康的日益注重,如何锻炼身体已经越来越多地成为人们谈论的话题,很多人都有自己的锻炼方法,有跑步的、打球的、跳广场舞的……不一而足。今天口袋郎中主要介绍最普通和简单的两种锻炼方式——跑步和走路。“跑”和“走”效果一样吗?很多人说:“从运动力学的角度来看,跑1公里或者走1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