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脚掌

脚掌分两面A面和B面,一面是足弓一面是脚面。我们大部分人在想到脚掌时想到的都是脚底和足弓很少有人去关注脚面的情况。但是脚面和足底共同组成了脚掌,就和手掌一样。两个面缺一不可,所以在锻炼和使用上我们首先要先知道两面都要有参与。在我刚入行的时候学的是增加足底发力还要多练足背屈的能力,主要是胫骨前肌的训练。

但是到现在我发现其实这样做只是因为胫骨前肌容易感受到发力而已,真正的目的是为了让脚面学会发力,脚面的肌肉群和脚底一样复杂而且有着大量的韧带包裹着,我们常见的由距骨前移导致的足背屈受限,一方面是由于足跟不受力,还有一个隐藏的方面其实是脚面不会发力。

足底是我们普遍研究更多的地方,就是出去足疗主要按的也是足底。脚面最多就是揉一揉放松一下。但是脚面其实还是有很大文章可以做的,比如我们脚面跖指上方的凹陷是不一样的,有些紧一点有些松一点。大部分人一二之间过松,二三三四之间过紧。

相同的是这些缝隙之间都很紧张按下去都会有酸痛。其实这些酸痛在我们手背上也有,一般我们把这些归纳为筋膜紧张粘连。原因其实就是这些地方本来可以做到更大的活动度,但是我们使用的活动度很小导致有些地方长时间不用自然粘到一起了,当然还有一种粘连是因为超过了本身的弹性极限导致的在这里我们不做讨论。人的身体是一个巨大的宝库我们在进行探索锻炼时往往可以发现自己居然还有这样神奇的地方。

脚掌不是孤立的个体还有各种足底和脚趾的配合。足底和脚趾的关系就像海峡两岸一样虽然在着地时是分开的点但是里面还有大陆架相连,而且相互之间都需要有觉知的配合。脚趾是脚掌的延展,脚趾的发力才决定着整个脚的受力情况,只有脚掌发力很容易导致脚趾的畸形和受伤。所以在进行脚掌的训练时一定要先把脚趾的感觉先一步找到。

每个人的脚底发力都不一样,刑侦上就有专门研究足迹的内容。

我们的脚掌其实更像一座山,每座山都不一样。但是结构都大体相投,前山就像脚掌的前面前山一般都是比较好爬是缓坡,后山就是我们的脚后跟,一般都比较陡峭。山顶就是我们脚掌和足踝相接的地方(距骨)。当把脚掌当作一座山来看的时候,我们对脚的使用就会有一些不同的感受。山最怕的是山体滑坡尤其是陡坡,所以陡坡要尽量的有力坚固都是岩石,而跟腱确实我们最强的韧带之一。前山比较缓而且以土地面为主所以需要植被覆盖一起稳住地面,所以脚面的筋膜韧带错综复杂。山底和大地不分彼此一起承担这一些的重量,这也是脚底的最大用途。

脚掌看虽然没有那么大的活动度,但还是有很多的角度的,我们的内外侧足弓可以分别收紧和打开,横足弓一般都是和内侧足弓联动比较难独立运动,所以脚掌的表演一般都以细节为主。因为它很难像脚趾一样有那么明显的动作,所以能够靠摆弄脚掌的几个足弓的关系以及脚面的关系来着手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