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健身知识 >

体育锻炼时间一般多久最好(每周运动多久,对身体最有好处?)

生命到底在于运动,还是在于静止?如今,哈佛大学的一群科学家们,又用长达30年的研究结果,支持了前者的观点。

前一段时间,美国心脏协会(AHA)的全球心血管领域权威期刊《循环》杂志刊发了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Dong Hoon Lee团队的一份长期研究报告。

研究指出,成年人在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的每周进行150-30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75-150分钟高强度运动的基础上,增加一倍到四倍的运动总量,可以大大降低包括心血管疾病在内的全因死亡率。

不过,这项获得认可的研究也指出,并非运动越多就会越长寿——每周超过300分钟的高强度运动或者超过60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并没有进一步降低死亡风险。

每周300-600分钟

在长达30年的跟踪随访中,哈佛的研究人员对参与者的医疗记录、自我报告的体育活动以及死亡报告进行了详细记录和反复测量,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研究误差。

研究数据显示,在这个超过10万的大型样本中,参与者的平均年龄为66岁,绝大多数参与者没有严重的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等,其中大多数为白人,女性参与者占比为63%。此外,在随访期间共报告47596例死亡。

这项长期研究基于WHO在2020年发布的一份运动健康行为指南——成年人每周应至少进行150-30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至少75-150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运动,或者相当的中等强度和高强度运动结合,在此基础上,对所有参与者在30年里的运动情况进行了跟踪调查。

随访发现,与长期没有中等强度运动的参与者相比,每周能够保持150-30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的参与者,全因死亡率降低了20%到21%;而与长期没有高强度运动习惯的参与者相比,每周保持75到150分钟高强度运动的参与者,全因死亡率降低了19%。

而如果在一周内的运动总量能够在WHO给出的“建议总量”上提高一倍到四倍,那么,那些每周保持中等强度运动时间在300-600分钟的参与者,他们的全因死亡风险能够进一步降低,达到26%-31%。

对于那些能够在一周内保持150-300分钟高强度运动的参与者,他们的全因死亡率同样进一步降低到21%-23%。

而考虑到有氧运动对于人体心血管的帮助,Dong Hoon Lee团队单独列出了提高每周运动量对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影响。

研究结果显示,那些达到每周建议的中等强度运动量的参与者,死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降低了22%-25%,那些中等强度运动量达到1-4倍的参与者,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降低了28%-38%。

那些报告达到每周高强度运动量的参与者,死于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降低了31%,每周运动量增加1-4倍的参与者,风险降低了27%-33%。

如何区分中等强度和高强度?

按照哈佛大学的研究,如果选择不同强度的运动,每周的运动重量应该是不同的。那么,另一个问题来了,怎么样的运动强度才算是中等强度,又是怎样的运动才算高强度?

事实上,WHO的健康专家以运动医学里的代谢当量(MET)来解释了运动的强度。

代谢当量(MET,Metabolic Equivalent)就是指运动时的代谢率与安静时代谢率的比值。

1MET也被定义为每公斤体重每分钟消耗3.5毫升氧气,大概相当于一个人在安静状态下坐着,没有任何活动时每分钟的氧气消耗量。一个5METs的活动表示运动时氧气的消耗量是安静状态时的5倍。

根据这种计算方式,在3METs以下的运动,属于低强度运动;介于3-6METs之间的运动,属于中等强度运动;而在6METs以上的运动,就算是高强度运动了。

如果这样定义“中等强度”运动有些太抽象,那么还有一种根据最高心率来判断运动强度的简单方式。

北京大学运动医学研究所运动医务监督医师朱敬先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就介绍了这种计算方法,“中等强度有氧运动的心率=最大心率×(60%-70%),每个人的最大心率一般用‘220-年龄’这一公式来推算,在运动时可以通过心率来自我监测运动强度。”

简单来说,如果一位45岁的男性参加运动,他的心率在105次/分钟-122次/分钟时,他的运动强度属于中等强度;低于105次/分钟时,他的运动强度属于低强度;而高于122次/分钟时,他的运动强度属于高强度。

美国运动医学学会(ACSM)根据当量代谢的测算和判定方式,以“儿童及青少年”和“成年人及老人”两种分类,给出了中等强度的运动指导。

对于儿童和青少年来说,速度约为5公里/小时的步行和快步走,算是中等强度的运动,除此之外,还有速度为16公里/小时的骑行。

对于成年人及老人来说,速度约为5公里/小时的步行和快步走以及速度为16公里/小时的骑行也是属于中等强度的运动。

而带有竞技性的专项运动,例如跑步、游泳、篮球和足球,对于成年人而言,都属于中高强度以及高强度的运动。

并非运动越久就越健康

既然提高每周的“建议运动量”能够降低死亡率,那么,是不是运动越久就可以越健康?答案是否定的。

按照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这项研究,如果要最大程度降低全因死亡风险,每周要保持中等强度的运动总量在300-600分钟,那也就需要每周拿出5到10个小时来运动,即便是进行高强度的运动,也要达到2.5个小时到3个小时。

但如果继续增加每周的运动量,按照研究结果显示,全因死亡率并不会有明显变化。

此外,高强度运动在整体运动量中的占比也并非越多越好,根据研究数据,高强度运动占比超过25%后,死亡风险未进一步降低。

研究团队也特意提出,根据先前的一些研究,长期、高强度的耐力运动——例如马拉松、铁人三项和长距离自行车比赛——可能会增加心血管问题的风险,包括心源性猝死。

“适度的高强度运动可以降低成年人以及中老年人患上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但适度同样非常重要。”

相关文章
  • 跑步比久坐死亡率高?谣言!但50岁以后,这4种锻炼或比跑步有用

    人一旦过了50岁,就不得不开始面临人生下半场的焦虑:容颜衰老、身材走形、体能下降、体质变差……如果在这个时候不注意保养,就容易给疾病以可乘之机,所以很多到了这个年龄段的人,都开始加入跑步的行列,毕竟老话说的好:“生命在于运动,越动越健康!”年过50岁的张大爷就一直践行着这个准则,自从过了50岁的生日

  • 一文读懂什么时候运动好,走路和跑步哪个好,纯净水还是矿泉水好

    一位朋友特别注重养生,成天网上查阅各种资料。有说早上运动好的,有说晚上运动好的。有说走路没用的,要跑步才行。又有文章说自来水最好别喝,要喝纯净水,甚至矿泉水更有益于健康。更夸张的是,说过夜的开水不能喝。其实这个问题,我有权威的答案。不管是早上还是晚上,走路还是跑步,只要运动都好。不管自来水、纯净水、

  • 跑步和散步,哪一个可以更快减肥?

    从科学的角度来看,跑步比走路更有效地帮助减肥。减肥的关键是消耗卡路里,而跑步是一种高强度的有氧运动,它可以快速提高心率和代谢率,从而更有效地燃烧脂肪。首先,跑步是一项高强度的运动,相较于走路,它会更快地提高心率和呼吸频率。高强度运动可以增加身体对氧气的需求,促进新陈代谢的加速,使身体更多地依赖脂肪储

  • 快走和慢跑,哪种方式更能减肥?想减脂效果好,还需搭配这项运动

    提到健康减肥,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坚持运动和调整饮食,通过饮食的调整能够减少能量的摄入,而坚持适度的运动能够增加能量的代谢。对于饮食的选择,平时尽量选择低热量低脂肪的食物的就可以了,还要注意减少食物的摄入量。而运动的方式有很多种,那么对于快走和慢跑两种运动方法来说,哪个减肥的效果会更好呢?快走和慢跑,

  • 到底是走路伤膝还是跑步伤膝?选哪个更好?看完不纠结了

    走路和跑步是很多人选择的两种锻炼方式,有的人觉得跑好,能减肥,因为身边有朋友就因为走路把膝盖走“报废”了,但有的人觉得跑步不好,容易伤膝盖,还是走更好一点,而且没有跑步那么累。走多了会伤膝盖?走多少算多呢?每天走多少比较合适呢?与跑步相比,到底哪个对膝盖不好?选择哪个更好?还在纠结的你,不妨早点了解

  • 走路和跑步哪个更减肥?还有啥减肥最有效果呢?女性建议多了解

    现代女性,谁不爱美?但是谁也说不清,究竟什么样是美。古有杨贵妃的丰腴美,而现在却是在追求骨感美!可是生活水平的提高,丰富的营养摄入让很多女性朋友成功地进入了千年前的丰腴美行列。于是又有很多女性朋友义无反顾走上了漫漫减肥路。常常听说,走路和跑步都是重要的减肥方式,有人喜欢跑步减肥,挥洒汗水。有人喜欢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