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健身知识 >

坚持锻炼还是休息锻炼好区别(老人“每天锻炼”和“每天静养”,哪种更长寿?百岁老者说出实话)

长寿,一直是人类奋力追求的目标,尤其对于老人来说,因为年龄的上升,身体器官机能下降,对于健康长寿的渴望和需求也会越来越强烈。

因此,大多数老人在晚年的时候,都会秉持一套自己的“长寿方式”,主要分为两种:

有一部分老人为了长寿,坚信运动带给人健康,于是养成“每天锻炼”的习惯,觉得这样可以长寿;

而有一部分老人,则坚信“老而求纹”,认为年纪大了,反而应该安心静养,才能顺利地达到长寿目的。究竟哪一种才是正确的?哪一种又更长寿?

老人“每天锻炼”和“每天静养”,究竟哪种更长寿?

关于这一点,其实已经有研究者做过相关的实验和调查探寻答案。根据《BMJ》上的一项研究表明:积极运动,合适的运动量和疾病与死亡风险降低呈现正相关的联系态势。

研究者通过对将近4万名60岁以上受试者进行调查,进一步得出运动与长寿的具体关系:每天运动超过3小时以上的老年人,全因死亡风险降低60%左右

相反,如果经常不运动,并且有久坐一类的恶劣习惯,更容易受到静脉栓塞,肥胖,心血管疾病的侵袭,从而增加死亡风险。

由此可见,“每天锻炼”好像才是老年人的长寿方式。积极运动,有助于提高代谢系统效率,加强免疫力,于情于理,都是对老人健康和长寿有益的不错选择。

但是,我国古代也有不少关于静养长寿的名言。例如《退庵随笔》中:“大动伤神,大喜则荡,微抑则定”的说法;以及《养生四要》中“养心莫善于寡欲”,都在凸显“静养”这一行为的养生价值。既然如此,长寿的方法,不如让正在经历的长寿者给出答案。

百岁老者说出实话:“动静结合”,才是长寿之策

家住广西的杨爷爷,至今已经104岁了,除了有时候听力比较差,杨爷爷的各项身体指标都比较健康,步履干脆利落,生活也能自理。

杨爷爷表示,运动能够长寿这一点的确没错,自己也每天都有散步,打太极的习惯。经常运动,保持身体“活络精神”,才更有可能长寿。

但同时,杨爷爷也并非特别爱运动的人,在保持适量运动的同时,也有自己“静养”的体会。

杨爷爷表示:静养,并不代表就一定要死气沉沉,一动不动。这里的“静”指的是心态上的平静:保持身体的运动,维持活力;同时保持心态上的平和,情绪上的稳定;养成“动静结合”的生活方式,才是“长寿之策”。

《身心医学杂志》的研究报告中,美国国家老年研究所通过对23万名老人,进行长达60年的研究发现:经常计较、缺乏耐心、急躁的不安情绪人格,相较于情绪稳定者,心脏病风险高出48%死亡率风险提高20%左右。

且根据研究显示,长期生气,让情绪处于波动状态,内分泌会因此混乱,免疫细胞活性降低,同样会增加自身患病概率,影响到长寿。

由此可见,老人想要长寿

对于“身体方面”,要适当运动,提高身体素质和打好健康基础,降低患病风险。是为“动”;

于“心里方面”,则要保持平和,心如止水,不让情绪左右了自己的生活质量,以此来辅助长寿。则为“静”。“动静结合”才是让老人健康长寿最有效的方式。

不过话说回来,虽然运动有益于长寿,但是老人在运动过程中,也要注意方方面面,错误地运动,反而对健康不利。

别让运动成为长寿“绊脚石”,3种错误的运动方式要避免

①过量运动

根据日本东京长寿协会的研究表明,65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天运动3小时左右相对合适。过量运动反而会让骨骼和肌肉劳损,降低身体健康基础。

所以,老人适当运动有益健康,但过量运动不可取,制定好有效合适的运动计划,才能起到更好的健身效果。

②空腹运动

对于老年人来说,运动的主要目的并不是减肥,本来老人的体力就比较差,如果空腹运动,不仅会影响到锻炼的效率,还容易出现胃痛,头晕,虚弱无力等不适症状,甚至引发疾病。

所以,老人在锻炼前,适当食用一些蛋白质和碳水是很重要的,比如鸡蛋,牛奶,瘦肉等。保持充足的体能和养分,运动的效果也会更好。

③不做防护措施运动

华盛顿邮报》统计,美国每年超过四分之一的65岁老人因外伤死亡。摔伤是主要的风险原因。

所以,对于老人来说,积极运动有助于身体健康,但如果不做好防护措施,万一磕着碰着,老年人的身体不一定能承受得住。例如护膝,护腕,轻巧灵便的运动鞋等,都是基础的防护措施

除此之外,也不要忘了在运动前热身,热身有助于充分放松肌肉和韧带,从而降低抽筋,扭伤风险,降低外伤出现的可能性。

无论是静养也好,运动也好,都是能够帮助老人维持健康,辅助长寿的有效手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采用“动静结合”的养生方式,老人在长寿的道路上,也会越走越远。

相关文章
  • 走路慢和走路快的人,谁的身体更健康?研究发现:别跟步数较劲

    走路慢和快,哪一种对身体更健康?如今的生活常态是这样,不论是老年人还是年轻人,已经开始有养生常识,每天早晚都能见到很多人在公园里边快走、跑步、慢走等,这看似是一个好现象,全民健身运动啊。您是否想过,哪一种运动会更利于身体健康呢?可能大多数人会想,跑步和快走更利于身体健康,可以快速消耗身体热量,对体脂

  • 跑步和力量训练,该选哪一个?先设定目标再选择,别啥都想要

    跑步、器械锻炼,该选哪个?不妨换一个问题问一下自己:米饭和面条,该选哪个吃?我们不禁会笑起来:谁说吃了米饭,就不能吃面条,或者吃了面条就不能吃米饭了?对于锻炼项目的选择同样如此,并不是“只能选一样”。不过,在运动项目的选择上,仍旧可以遵循一些基本的思路。思路1:你的长期健身目标是什么?长期健身目标,

  • 早上跑步30分钟与晚上散步60分钟,哪个更健康?

    生命之舞:解读晨跑与晚步的健康密码生命在于运动,健康需要经营。都市生活节奏快,压力大,让越来越多人意识到运动的重要性。晨跑与晚步,这两种看似简单的运动方式,蕴含着截然不同的健康密码。生命的晨曦中,慢跑者的身影在城市的街道上移动。这30分钟的晨跑,不仅仅是对身体的锻炼,更是对一天生活的美好期待。运动释

  • 快走VS慢跑,哪一款才适合你?

    你如果将减肥或是锻炼身体的愿望告诉身边比较有运动经验的朋友,那么他们大多会为你推荐慢跑或是快走。久而久之,一个想法或许会在你的观念里根深蒂固,那就是:慢跑和快走并没有什么区别。如果你也是这么认为的,那问题可就大了。虽然相同速度下,走和跑的动力学指标存在相似性,但是无论从运动本身,还是运动的姿势、效果

  • 快步走路比跑步效果好?首先您得走对了

    这里说的快步走并不是一边看风景一边聊天的闲庭信步,而是存在一定强度的走路方式,更接近于一种训练。当我们的身体活动达到一定强度、代谢当量达到3至6时,就可对健康产生真正的积极效果。然而,我们怎样才知道自己的代谢当量是3、6还是8呢?方法很简单,如果我们在锻炼的同时能够保持与同伴正常说话,这时的代谢当量

  • 锻炼应该选择“跑”还是“走”?

    随着现代人生活品质的提高,对健康的日益注重,如何锻炼身体已经越来越多地成为人们谈论的话题,很多人都有自己的锻炼方法,有跑步的、打球的、跳广场舞的……不一而足。今天口袋郎中主要介绍最普通和简单的两种锻炼方式——跑步和走路。“跑”和“走”效果一样吗?很多人说:“从运动力学的角度来看,跑1公里或者走1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