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健身知识 >

爬行锻炼能否健身(“爬行运动”火出圈,真的有用吗?有什么禁忌?)

最近,“爬行运动”突然就火了!

你一定在微信群见过这样的:

或者在小区里还见过这样的:

据说,这是一种“正在逐步流行起来”的健身方式,上至白发苍苍的老年人,下至刚开始集体生活的大学生,都乐此不疲。

那么,这种“爬行运动”真的能起到锻炼的作用吗?它会不会带来伤害,又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爬行运动是否有道理?

首先,爬行运动确实是一种健康的运动方式

据说,早在东汉名医华佗创编的“五禽戏”中,就包含“爬行运动”。不过,华佗当年创编的“五禽戏”到底是怎样的,并无明确的证据可考。

对于成年人而言,爬行作为一种“返序运动”,它一直以来都是体育领域的一种重要的锻炼方法。近些年,国内外也有一些关于爬行运动和身体健康方面的研究,爬行运动具有以下作用:

增加腰腹力量和躯干稳定性。相比与站立运动,爬行过程中,我们的腰椎失去了纵向骨性承载的功能,脊柱周围的肌肉需要更多的用力来保证腰椎的稳定,所以爬行可以强化脊柱周围肌肉的力量。同时,由于重力作用,爬行时腹腔内脏在重力作用下会向下垂,这样就需要腹部的肌肉更多地用力。除此之外,在爬行过程中,脊柱的运动幅度也会更大,相比直立运动爬行对脊柱稳定性有更强的训练效果。

在竞技体育中,爬行运动被广泛应用于腰腹区训练,在运动员体能训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加强颈部肌肉力量。相比直立状态,爬行时,头颈的长轴从竖直方向变成了水平方向,运动中就需要更多颈部后面肌肉用力,来维持抬头的姿态。适当的爬行对颈椎后方肌肉有着显著的锻炼效果。锻炼颈椎的力量和稳定性有助于缓解肩颈不适,它也是颈椎康复中的常用训练动作。

增加肩膀和上肢力量。有学者对爬行训练前后的上肢力量进行了测量,发现爬行训练后上肢力量会有显著提高。除此之外,爬行还能增加肩胛骨周围的力量,这部分力量是日常生活中少有练习到的。长期的对着屏幕办公和娱乐会导致肩胛骨向前移位,长此以往会形成不良体态,也会造成肩关节损伤。

调整呼吸功能。爬行时,由于上肢用力,胸廓处于被部分束缚的状态,运动者会更倾向于使用腹式用力的方式来进行呼吸。这种腹式呼吸的换气模式相比胸式呼吸会有更高的呼吸效率,能够增加呼吸功能改善心肺功能。

改善协调性训练。爬行作为一种特殊的步态,需要上下肢的协调配合才能完成。尤其对于婴幼儿,爬行动作的出现是发育过程中的关键性节点。练习爬行可促进婴幼儿大脑发育,开发智力潜能,对加强大脑控制眼部和四肢协调的神经发育大有裨益。爬行训练是婴幼儿康复训练的重要手段,也是开发青少年运动协调能力的重要训练方法。

如何正确做爬行运动?

爬行运动虽然很好,但想要发挥这种健身运动的作用,我们还是要掌握正确的运动要领

注意调整姿态。一般而言,我们说的爬行是指婴幼儿步行前的手膝爬行姿势。对于这个爬行姿态而言,我们的爬行起始位需要肘关节基本伸直,上肢垂直于地面,髋关节屈曲90度,膝关节屈曲90度。同时,手掌撑地时,虎口指向前进方向。最重要的是,脊柱尽量平行于地面,头部抬起,避免驼背和塌腰的姿势。同时,需要在爬行的时候尽量稳定腰椎避免腰部上下起伏和大幅度摇摆

均匀呼吸。爬行时,避免憋气,需要进行均匀的腹式呼吸。如果不熟悉这种呼吸方式,需要先进行腹式呼吸训练,否则在增加运动强度和爬行速度之后,会产生呼吸问题。训练方法是,面朝上躺下,注意力放在呼吸上,吸气的时候肚子鼓起来,腰腹部收紧,呼气的时候肚子塌陷,感受肚子随呼吸起伏。

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恰当的爬行难度。除了婴儿爬行,体育中还会用高位爬行——膝盖不着地的爬行。常见的有蜘蛛爬,鳄鱼爬,熊爬等。一般而言,身体的运动幅度越大难度越大,爬行需要的上肢和下肢力量就更多,爬行中消耗的能量就更多。比如,鳄鱼爬时,膝盖不着地,身体离地高度非常底,在爬行时手脚需要用力支撑,同时躯干稳定肌肉的用力程度可以达到婴儿爬的数倍。

爬行的速度循序渐进。爬行的速度越快,需要越强的躯干力量和协调性,在刚开始练习爬行的时候,切不可比快,否则容易发生肩部损伤。

增加趣味性。可以在爬行中增加游戏,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增加小球、栏架、训练圈等小道具。

爬行运动的注意事项

除了以上的注意事项,还有一些我们需要注意的事项,比如:

佩戴手套和护膝。爬行时,手掌和膝盖前方反复和地面接触,承担者身体的重力。如果经常练习,可以佩戴手套减压,手套选择手掌部有支撑的款式,骑行手套是不错的选择。需要佩戴护膝进行训练,避免膝盖前方的摩擦,同时减少对膝盖韧带的冲击。有一种情况,特别需要注意。有些朋友膝盖下方的胫骨结节(粗隆)很突出,这类朋友在膝盖着地爬行时,地面的应力会对膝关节内部的后十字韧带有持续的冲击,容易造成膝关节后十字韧带损伤。避免在硬地面上进行爬行,最好在草地上进行爬行。

高血压等慢性疾病人群慎用。爬行时,头颈和上肢肌肉用力,造成血管外周阻力加大,再加上有些朋友上下肢力量不足,会出现憋气的情况,极易导致血压升高。同时,爬行时,应当尽量把头部高于胸廓,避免颅脑血压过高而发生脑血管意外。其他不适合的人群,如:骨质疏松人群、有出血倾向人群、血糖未控制的糖尿病患者等。

爬行训练应在开阔、空旷、无遮挡的场地进行。避免场地环中的不安全因素造成意外的运动伤害。

相关文章
  • 最具性价比的有氧运动:爬楼梯

    生命不息,运动不止。运动能够我们保持身心健康。但是如今随着生活工作的繁忙,我们大多数人都没有怎么运动过,空闲的时候也懒得去健身房,游泳馆,球场之类的地方去运动。长期以往,肥胖、心肺功能下降、身体机能下降等诸多问题随之发生。而爬楼梯就很好的解决没时间运动的问题,且是一项十分不错的运动爬楼梯:1.爬楼梯

  • 长期健身的人,12个变化会找上你

    长期健身的人,自身会有什么不同?12个变化会找上你:1,改善体型。健身最明显的一个好处是提升活动代谢,减掉身上多余脂肪,帮你塑造出色的身材线条。有氧运动可以促进体脂率下降,远离肥胖困扰,而力量训练可以提升肌肉维度,打造男生的腹肌、倒三角身材,女生的美背、马甲线、翘臀身材。 2,增强心肺功能。长期健身

  • 什么运动对心脏最健康?排名第一的是它→

    站着、坐着、睡觉、走路、爬楼梯、跑步……这些大概是不少人一天中的所有行为。那么,这些行为会对心脏健康产生什么影响?有研究还真就去探究了一下,结果发现:要想心脏健康,任何运动都行,哪怕是睡觉,都比久坐强。中等强度运动,对心脏最健康!《欧洲心脏杂志》刊发的一项研究,评估了一天 24 小时中,不同运动模式

  • 跑步、快走、爬楼梯,这仨咋就成了心脏最爱的运动?

    天天对着手机屏幕瞪眼睛,一坐就是大半天,这日子过得,连心脏都看不下去了。最近有研究出来说,咱们这些天天坐办公室的,想让心脏健康点,就得多动弹动弹。不过这动弹也有讲究,不是瞎折腾就行。研究说了,中等强度的运动最管用,像是跑步啊、快走啊、爬楼梯啊,这些都是心脏的最爱。听着是不是有点懵?别着急,咱慢慢道来

  • 爬楼梯比跑步还累?科学告诉你背后的秘密!

    你是不是经常感觉爬楼梯很累,一到三楼就气喘吁吁,心跳加速,腿也像灌了铅一样沉重?你可能会想,这是不是因为自己身体不好,或者缺乏锻炼?其实,爬楼梯容易疲劳是有科学原因的,和你的身体状况、楼梯的设计、空气的流动等因素都有关系。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吧。首先,我们要知道,爬楼梯是一种有氧运动,也就是说,它需

  • 长期坚持跑步,身体的这7个变化很明显,你值得拥有!

    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跑步成为了一项既简单又高效的锻炼方式。你是否曾好奇,那些日复一日坚持跑步的人,到底收获了什么?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这个秘密,告诉你长期坚持跑步后,身体会发生哪些令人惊喜的变化。这不仅仅是一场关于健康的变革,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一、心肺功能显著提升跑步,作为有氧运动的一种,最直接的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