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健身知识 >

后悔没学的硬拉技术,不然早就超越大多数人

从健美训练的角度来看,传统硬拉是非常特殊的一个动作,往往与其它任何训练动作都不一样:

●传统硬拉练到的肌群很多,你并没有针对哪个特定区域

●传统硬拉的训练频率应很低,你不能像练其它动作那样每周2-3次

●传统硬拉的训练量也应很低,通常每次训练不应该超过2个正式组

●传统硬拉忌讳练到力竭,即便是正式组你也应该稍微留有余力

我们从初学者时代开始,就需要充分理解这3点。这样传统硬拉才能帮助你不断增长力量和肌肉,而不是成为重大伤病的罪魁祸首。

我也曾和许多健身小白一样,不理解传统硬拉的特点而遭遇过多次顽固瓶颈期。

瓶颈期1:错误的动作形式

这是在我硬拉接近100KG时发生的,我当时还不知道传统硬拉是“必须有下肢肌肉参与发力”的动作,我完全依靠竖脊肌和斜方肌的力量在拉。

这种错误观念很普遍:“弯腰提起重量,那主动肌不就是腰吗?”——不幸中的万幸是我的腰椎侥幸逃脱了椎间盘突出的后果。

想想看,许多硬拉400KG以上的大神,从未发生过重大腰部伤病;而一些小白才刚刚拉到自身体重,椎间盘就已经分崩离析了。追根究底是因为糟糕的动作形式——你必须学会用腿部驱动来做硬拉,而不是单纯地用脊柱拉。这两种动作有其显著区别和潜在区别:

腿部驱动的硬拉

●腘绳肌和臀大肌在硬拉开始前向后做出预拉伸(或称之为预先紧绷)

●你的髋部在硬拉启动时很稳定,没有猛抬或抽搐

●脚后跟好似要踩穿地板(但不意味着前脚掌可以抬离地面)

●腹肌和竖脊肌同时绷紧加固脊柱,你躯干的作用是“连接和传导力”,而不是主动发力。

●最终你会运用所有后链肌群协同作用稳定地将杠铃“推离”地面。

错误的脊柱拉

●腘绳肌和臀大肌没有预先紧绷,处于懒散的状态。

●把硬拉做成了深蹲模式,下蹲得太低导致启动后髋部要重新调整、瞬间猛抬。

●双脚站立重心不确定,甚至放在前脚掌上?

●脊柱像虾米一样弓起,竖脊肌和腹直肌都没有处于正确状态。

●最终运用腰部的拉伸-缩短将重量提起来。浑身颤抖,椎间盘哀嚎。

在纠正了动作形式后,我的硬拉从不足100KG增长到120KG。

瓶颈期2:训练频率和训练量过高

早年我习惯每周训练2次传统硬拉,每次做3-4个正式组,组组力竭。

这种粗暴无脑的计划让我最终卡在了硬拉自身两倍体重的水平(当时是155KG)。对于这个瓶颈我记忆尤新——连续多周训练硬拉时,我都只能用155KG竭尽全力完成1次,而在第2次启动的瞬间,我总是两眼发黑几乎昏厥,最终失败。

这里的主要问题在于硬拉的训练频率和训练量太高。传统硬拉对脊柱中枢神经的冲击是无与伦比的,你必须为它腾出更多的恢复时间。

在大多数合理的力量举训练计划中,每隔10天或以上练习一次大重量传统硬拉,每次训练只做1-2个正式组。

在神经系统未充分恢复的情况下再次训练硬拉,不光会导致硬拉本身的力量停滞和倒退,还会引发其它任何身体部位的力量停滞倒退——毕竟,中枢神经主宰控制着全身肌肉群。(不要在这里强词夺理,告诉我你练的是健美,力量掉不掉无所谓。去请教任何一个资深的健美运动员,他们都会把力量发展作为衡量进步的重要指标。)

如果你已经犯了类似的错误,果断一点,将大重量硬拉的训练频率降低至每隔10-15天一次,每次热身过后只做一个正式组。你十有八九会发现,这么调整过后全身肌肉的力量都开始复苏。

这期间,如果你担心隔太久硬拉会导致动作生疏,可以穿插一些小重量硬拉训练日,比如用50-60%极限重量来做3组5次,这不会给整体恢复造成什么影响。

瓶颈期3:不会控制力竭程度

好的,现在终于学会用恰当的频率和训练量来练习硬拉了,但作为一个天赋一般的人,若想要朝硬拉2.5倍体重发展,还必须学会控制力竭程度。

假设你在正式组中做5次,那么意味着你的起步重量至少应该是8RM(距离力竭3次停下来!)——你现在早已不是初学者了,不能指望每次深入力竭都不会造成恢复问题。

起步重量轻一点:从长远来看,进步空间会更大。这个原理适用于任何身体部位,但在硬拉上体现得最为明显——退一步的回报最终是你可以进三步!

自备1.25KG的小号杠铃片,每次练习硬拉时微量添加负重。

每每练习4次大重量硬拉后,安排1周的减载周不做硬拉或只做小重量硬拉

......

训练年限越高、越聪明的人就越能看懂这些操作的价值。

只有呆瓜才会“干就完了!”他们的结果无一例外:连续多年卡在相同的数据上没有变化。

下面是一些可行的传统硬拉辅助动作:

相扑硬拉和架上硬拉

多里安耶茨说:“当一个动作发展到你无论如何都无法进步时,你必须换掉它一段时间,不管你有多喜欢它。”

所以,即便你使用了全宇宙最科学的硬拉计划,你早晚还是会碰到瓶颈期。解决方案很简单:换成相扑硬拉或架上硬拉训练6-8周。

这一方面是通过训练其它硬拉类型来强化不同的肌肉,另一方面是为了让神经系统短暂地把传统硬拉遗忘掉(不再那么厌倦和抵触)。以便你重新拾回它时,它能够继续进步。

早安式体前屈

如果只能让我选择一个硬拉的辅助动作,那么非早安式体前屈莫属。

我可以在这里写出上千字来形容它的好处,但你只需记住:早安式体前屈做组重量应该达到你硬拉极限的60%以上,否则你的硬拉力量就还有很大的待开发空间。

方案:3组x5-8次,不力竭

腹部支撑划船

对于硬拉锁定阶段(即将站直时)较弱的人来说,腹部支撑划船可以很好地解决问题——通过这种严格的划船来孤立强化上背部“缩紧”的能力。记住,上背部力量与硬拉锁定能力直接相关。

方案:3组x8-10次,可力竭

悬垂卷腹

记得前面说过硬拉启动时腹肌要绷紧吗?前提是你具备强有力的腹肌才能更好地做到这一点。

方案:3组x极限次数

拉阻力撬

一般健身房很难找到阻力撬,但你可以考虑用拉其它物体来代替。手脚并用+向后牵拉的动作模式所动用到的肌群和硬拉高度相似,可以有效提高后链肌群之间的协调能力。

方案:每周2次,每次7-8分钟

相关文章
  • 走路慢和走路快的人,谁的身体更健康?研究发现:别跟步数较劲

    走路慢和快,哪一种对身体更健康?如今的生活常态是这样,不论是老年人还是年轻人,已经开始有养生常识,每天早晚都能见到很多人在公园里边快走、跑步、慢走等,这看似是一个好现象,全民健身运动啊。您是否想过,哪一种运动会更利于身体健康呢?可能大多数人会想,跑步和快走更利于身体健康,可以快速消耗身体热量,对体脂

  • 跑步和力量训练,该选哪一个?先设定目标再选择,别啥都想要

    跑步、器械锻炼,该选哪个?不妨换一个问题问一下自己:米饭和面条,该选哪个吃?我们不禁会笑起来:谁说吃了米饭,就不能吃面条,或者吃了面条就不能吃米饭了?对于锻炼项目的选择同样如此,并不是“只能选一样”。不过,在运动项目的选择上,仍旧可以遵循一些基本的思路。思路1:你的长期健身目标是什么?长期健身目标,

  • 早上跑步30分钟与晚上散步60分钟,哪个更健康?

    生命之舞:解读晨跑与晚步的健康密码生命在于运动,健康需要经营。都市生活节奏快,压力大,让越来越多人意识到运动的重要性。晨跑与晚步,这两种看似简单的运动方式,蕴含着截然不同的健康密码。生命的晨曦中,慢跑者的身影在城市的街道上移动。这30分钟的晨跑,不仅仅是对身体的锻炼,更是对一天生活的美好期待。运动释

  • 快走VS慢跑,哪一款才适合你?

    你如果将减肥或是锻炼身体的愿望告诉身边比较有运动经验的朋友,那么他们大多会为你推荐慢跑或是快走。久而久之,一个想法或许会在你的观念里根深蒂固,那就是:慢跑和快走并没有什么区别。如果你也是这么认为的,那问题可就大了。虽然相同速度下,走和跑的动力学指标存在相似性,但是无论从运动本身,还是运动的姿势、效果

  • 快步走路比跑步效果好?首先您得走对了

    这里说的快步走并不是一边看风景一边聊天的闲庭信步,而是存在一定强度的走路方式,更接近于一种训练。当我们的身体活动达到一定强度、代谢当量达到3至6时,就可对健康产生真正的积极效果。然而,我们怎样才知道自己的代谢当量是3、6还是8呢?方法很简单,如果我们在锻炼的同时能够保持与同伴正常说话,这时的代谢当量

  • 锻炼应该选择“跑”还是“走”?

    随着现代人生活品质的提高,对健康的日益注重,如何锻炼身体已经越来越多地成为人们谈论的话题,很多人都有自己的锻炼方法,有跑步的、打球的、跳广场舞的……不一而足。今天口袋郎中主要介绍最普通和简单的两种锻炼方式——跑步和走路。“跑”和“走”效果一样吗?很多人说:“从运动力学的角度来看,跑1公里或者走1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