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健身知识 >

子宫脱垂锻炼怎么锻炼方便(68岁老太,子宫从下面“掉”了出来?如何预防和应对子宫脱垂?)

68岁的刘奶奶,没有女儿,只有两个儿子。老头子年轻时因意外去世,自己含辛茹苦操劳了一辈子,如今两个儿子不说大富大贵,也都是事业有成、家庭和睦。

现在终于将孩子带大了,本该到了颐养天年的时候。但是,刘奶奶心里却总是藏着一件事,对着儿子说不出口,对着儿媳张张嘴,又把话咽了下去,就这样别别扭扭地过了好些年。

而刘奶奶的两个儿子和儿媳也都是孝顺的,看着老母亲这样,多次询问又找不到原因,都急得团团转。还是小儿媳妇儿心细,把老母亲拉到一旁低声询问:妈,是不是妇科的问题?老太太有点不好意思,但还是点了点头。

原来,刘奶奶近些年偶然发现自己下面经常有个“肉球球”掉出来,刚开始只有红枣大小,摸起来也不痛,躺下休息后能回到身体里,自己也没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也就没有在意。后来随着年纪越来越大,这个“肉球球”也在增大,而且掉出来的次数越来越多,还会出现肚子坠痛、恶心、出冷汗的情况。

前2周刘奶奶有点感冒咳嗽,在一次频繁的咳嗽后,这个“肉球球”又掉了下来,并且还伴有排尿困难、腰部酸痛的情况。这可把刘奶奶吓坏了,但由于她生性害羞,又觉得是妇科上的病,不好和孩子们讲,加上自己年龄大了,也没有自己去医院的经验,就这样拖了又拖,才出现了上文中的情况。

在得知刘奶奶身体不适后,两个儿子很快将她带到我们这里就诊,经过检查后确诊刘奶奶是出现了“子宫脱垂”。最后,在专业的指导下,经过一系列的治疗,刘奶奶又恢复了往常的生活。

其实在我国中老年群体中,刘奶奶的情况并不是个例。那么什么是子宫脱垂呢?它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应该怎么预防和应对这种情况的出现呢?@妇产科医生李红雨

一、什么是子宫脱垂?子宫为什么会出现下垂?

子宫脱垂,顾名思义指的是子宫脱离了正常位置,沿着阴道下垂到宫颈外口,严重时子宫可以全部脱落到阴道口以外。那么你可能会有疑问,为什么子宫不好好地呆在本来的位置上呢?

其实很简单,人体本身是很科学的,子宫在体内能保持一定的位置,是由于它的周边有肌肉、筋膜、韧带等。这些组织的共同作用,能够轻松地帮助子宫维持其正常的位置。

但是,随着女性进入育龄期,子宫开始发挥自己功能。孕育孩子后,随着孕周的增加,子宫周围的“支持系统”也要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最后不堪重负,以至于娩出胎儿后,也很难恢复到怀孕前的状态。

如果女性多次妊娠,盆底的“支持系统”也会变得薄弱,最终难以维持住子宫的正常位置,由于重力因素,子宫会随着阴道下移,出现子宫脱垂。

既然怀孕生孩子会出现子宫脱垂,那为什么子宫脱垂不在生孩子后立刻或者短时间内出现,而是在数年甚至数十年后出现呢?有的人出现,有的人不出现呢?其实,这些与女性自身的身体状态、产后的保健、激素变化以及自身疾病有关。

首先,子宫在孕育胎儿时,胎儿的增长并不是短时间内急速增大的,而是有一定的过程。这使得盆底肌肉、韧带等可以逐渐适应日益子宫增大所产生的压力,不至于在怀孕初期就出现子宫下垂。

但是随诊孕周的增加,胎儿越来越大,子宫的重量越来越重,长期压迫盆底肌,使周围的支持系统变得薄弱,如果是通过阴道分娩,再分娩过程中可能会严重损伤支撑子宫的肌肉、韧带甚至可能出现阴道撕裂,这些都是造成子宫脱垂的原因。

以上文中的刘奶奶为例,她生活的年代条件艰苦,怀孕期间没有产检的概念,也没有相应的助产手段。大多数都是在家由“接生婆”接生,经阴道分娩所造成的损伤,例如阴道撕裂、盆底肌肉和神经的损伤等等,往往是不可避免的。

其次,虽然大多数情况下,妊娠造成的损伤,随着胎儿的娩出是可以通过锻炼和康复恢复的。但是早年间,由于生活条件艰难,加之信息闭塞,医疗知识普及不足,有很多人,尤其是在农村的女性,在生完孩子后依然进行大量的体力劳动,加上没有产后恢复的概念,因此出现子宫脱垂、尿失禁等分娩后遗症的情况比比皆是。

最后,随着女性年龄的增长,尤其是在绝经后雌激素水平减退,导致盆底营养不足,盆地支持结构会发生萎缩,造成支持力减弱,难以维持子宫的正常位置,出现子宫脱垂。并且人在步入老年后,身体并不像年轻时健壮,如果出现一些导致腹内压升高的疾病如慢性咳嗽、腹水、腹型肥胖等,或者出现子宫肿瘤等疾病,都可能引发子宫脱垂

需要提醒的是,子宫脱垂并不仅仅发生在中老年女性中,也可能发生在年轻女性身上,比如患有盆底支持结构先天性的发育不良等,会因为盆底支持结构薄弱而出现子宫脱垂。

或者女性在产褥期(即产后6-8周内)长时间坐位哺乳,以及长时间抱婴儿等也会因腹部压力过高出现子宫脱垂情况。那么出现子宫脱垂有什么危害,又应该怎么治疗呢?

二、子宫脱垂不治疗会有什么后果?如何治疗子宫脱垂?

我们已经了解了子宫脱垂的病因及发病人群。那么,如果不及时治疗子宫脱垂,会有什么后果呢?

面对子宫脱垂,如果不治疗,子宫脱垂的程度会逐渐加重,最终子宫会脱垂出阴道,会出现尿失禁、排便困难等症状。其次如果宫颈和宫体全部脱出阴道口外,会发生机械性摩擦,脱出的子宫会发生溃疡、继发性感染。

最后,重度子宫脱垂往往伴有阴道前后壁的脱垂,会出现排便、排尿困难以及便秘、尿失禁等症状。因此发现子宫脱垂后,不要像文中的刘奶奶一样,碍于面子,要及时进行就医治疗。

那么,如何治疗子宫脱垂呢?通常情况下,子宫脱垂并不能自行恢复,患者需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根据子宫脱垂的程度、年龄、对生育的要求以及有无合并症等进行不同的治疗。其治疗主要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

其中非手术治疗主要包括以下3种:

①盆底康复锻炼:轻度的子宫m脱垂患者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在经过医生评估后,自己在家就可以进行盆底的康复锻炼,如提肛运动。具体做法是用力收缩盆底肌肉3秒以上后放松,每次10-15分钟,每日2~3次即可,需要坚持锻炼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②子宫托治疗:子宫托是一种用来支持子宫及子宫相关组织的器具,它就像一个隔膜,正好放置在宫颈处来阻止子宫下垂。但是因为子宫托长时间放置在阴道内可能会造成嵌顿、出血、感染等,需要定期进行取出、清洗,并重新放置,相对比较麻烦。

③中医中药治疗:子宫脱垂也可以采用中医中药、治疗。但一定要选择有资质的正规机构。

如果子宫已经脱出阴道、并且伴有明显症状,或者上述的非手术治疗没有明显效果,可以考虑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包括:封闭手术、重建手术以及曼氏手术。

总之,非手术治疗还是子宫脱垂的一线治疗方法,即首选治疗方法。而子宫脱垂程度较重的患者可以考虑采用手术治疗。不过最好的方法还是预防。

三、子宫脱垂能不能预防?如何预防?

目前,随着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妇幼保健知识的不断普及以及专业妇幼医疗团队的建设,近年来子宫脱垂的新发数量显著下降,这说明子宫脱垂在一定程度上是能够预防的,那么怎样预防子宫脱垂呢?

首先,女性怀孕期间应该科学的控制体重,避免巨大儿引起的难产。生产时应该选择正规的妇产医院,以便及时有效地处置产程中出现的阴道撕裂、盆底肌肉即韧带的损伤等。在产褥期应该避免长时间、重体力的劳动,要注意休息。

其次,在日常生活上也要注意。长期咳嗽、便秘会出现腹内压增高,增加子宫脱垂的风险。因此女性朋友,尤其是已经生育孩子的朋友,如果出现长期慢性咳嗽、便秘等,要及时咨询医生,及时明确病因,对症治疗。多吃芹菜、豆芽、玉米、燕麦等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保持排便通畅。

最后,还要注意科学运动、锻炼盆底肌。即使没有出现子宫脱垂,也建议女性进行提肛运动来锻炼盆底肌,预防盆腔脏器脱垂。需要注意的是,在锻炼前要排空膀胱,整个锻炼过程要循序渐进,避免出现盆底肌损伤。

总结:

最后,我想告诉广大女性,子宫脱垂是医学上常见的一种疾病,如果发现自己患有子宫脱垂,一定要及时选择正规的医院进行治疗,不可讳疾忌医。但也不能求医心切,相信一些所谓的“偏方”“特效药”等,避免延误病情。

相关文章
  • 走路慢和走路快的人,谁的身体更健康?研究发现:别跟步数较劲

    走路慢和快,哪一种对身体更健康?如今的生活常态是这样,不论是老年人还是年轻人,已经开始有养生常识,每天早晚都能见到很多人在公园里边快走、跑步、慢走等,这看似是一个好现象,全民健身运动啊。您是否想过,哪一种运动会更利于身体健康呢?可能大多数人会想,跑步和快走更利于身体健康,可以快速消耗身体热量,对体脂

  • 跑步和力量训练,该选哪一个?先设定目标再选择,别啥都想要

    跑步、器械锻炼,该选哪个?不妨换一个问题问一下自己:米饭和面条,该选哪个吃?我们不禁会笑起来:谁说吃了米饭,就不能吃面条,或者吃了面条就不能吃米饭了?对于锻炼项目的选择同样如此,并不是“只能选一样”。不过,在运动项目的选择上,仍旧可以遵循一些基本的思路。思路1:你的长期健身目标是什么?长期健身目标,

  • 早上跑步30分钟与晚上散步60分钟,哪个更健康?

    生命之舞:解读晨跑与晚步的健康密码生命在于运动,健康需要经营。都市生活节奏快,压力大,让越来越多人意识到运动的重要性。晨跑与晚步,这两种看似简单的运动方式,蕴含着截然不同的健康密码。生命的晨曦中,慢跑者的身影在城市的街道上移动。这30分钟的晨跑,不仅仅是对身体的锻炼,更是对一天生活的美好期待。运动释

  • 快走VS慢跑,哪一款才适合你?

    你如果将减肥或是锻炼身体的愿望告诉身边比较有运动经验的朋友,那么他们大多会为你推荐慢跑或是快走。久而久之,一个想法或许会在你的观念里根深蒂固,那就是:慢跑和快走并没有什么区别。如果你也是这么认为的,那问题可就大了。虽然相同速度下,走和跑的动力学指标存在相似性,但是无论从运动本身,还是运动的姿势、效果

  • 快步走路比跑步效果好?首先您得走对了

    这里说的快步走并不是一边看风景一边聊天的闲庭信步,而是存在一定强度的走路方式,更接近于一种训练。当我们的身体活动达到一定强度、代谢当量达到3至6时,就可对健康产生真正的积极效果。然而,我们怎样才知道自己的代谢当量是3、6还是8呢?方法很简单,如果我们在锻炼的同时能够保持与同伴正常说话,这时的代谢当量

  • 锻炼应该选择“跑”还是“走”?

    随着现代人生活品质的提高,对健康的日益注重,如何锻炼身体已经越来越多地成为人们谈论的话题,很多人都有自己的锻炼方法,有跑步的、打球的、跳广场舞的……不一而足。今天口袋郎中主要介绍最普通和简单的两种锻炼方式——跑步和走路。“跑”和“走”效果一样吗?很多人说:“从运动力学的角度来看,跑1公里或者走1公里